在父亲遇见女儿人生的书中,遇见我和女儿的未来

“把你举得高高的,希望你能看得更多、看得更清楚。”

这句话来自书中的一张配图说明。

这张配图,是大多数家庭的相册里都有的一张照片——父亲把孩子扛在肩头,孩子尚小,父亲尚年轻。


这张照片里的父亲是杨照,他肩头的小女孩,是他的女儿。

这张照片是杨照写给女儿的书《我想遇见你的世界》中的插图。

杨照是台湾作家、评论家,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

他的作品《故事照亮未来》,从现实中提炼一百个关键概念,如协商、和解、法律、制度等,用故事的形式,指出通往开放社会的道具。

他的作品《经典里的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经》、《论语》、《老子》十部经典进行个性化解读,展现诸子百家面对现实变化提出的因应之道。

杨照是博学的,他的作品涉及政治、历史、传统文化、古典音乐等多个领域,他的博学是亲切的,他关照人性,总是站在人的立场上,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带给读者扩充人生的机会。

我初识杨照就是在豆瓣专栏《杨照“史记“百讲》,123个音频,每个音频将近二十分钟,当时边洗碗边听,甚至因为可以听他讲史记,而期待洗碗。

所以,我很好奇,作为父亲,这本定义为“给女儿爱的书写”的书,他会如何写,想要交付给女儿怎样的道理,而我作为母亲,又能从他的书写中,得到怎样的启迪。


如果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我希望是阅读习惯的养成

杨照写道:“我把我爱的书,我读的书,绕着布置在你身边。有一天,你打开其中任何一本,就看到一个之前没有碰触过的人间景色。”

为人父母,即便穷极一生,能交给孩子的人生经验也是有限的,且不一定正确,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不一定为孩子所需要。

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后还有两句“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脱尘浊,有丘壑。”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的。

而为何读万卷书在前,行万里路在后,书中的一个故事略有说明。

杨照一家去紫禁城游玩,杨照看紫禁城能想象皇帝早朝,大臣们纷至沓来,但对历史尚不了解的女儿看紫禁城,只剩下了宫殿建的都一样的无聊感受,甚至发出“罚站都比去紫禁城好”的感慨,因为太大太难走。

杨照理解女儿,紫禁城对于女儿而言,是没有故事的地方。

没有故事,就没有可以感应与想象的内容,不管别人觉得再伟大,都与己无关。

为此,杨照写道:

“我希望在长大的过程中,你能够不断开拓、增加自己能有所感应的故事,那样你才有办法到不同地方享受旅行的乐趣。

旅行不只是去了就算了,还应该要有在那里找到能给予我们生命感动的理由,不然旅行就不会是一种享受了。”


所以,一一,妈妈希望你阅读,不是对你的成绩有什么高的要求,而是希望你去到任何地方都不是“罚站”。

你能用书中的情节,体会风景的独特;

你会因书中的知识,充满探索的力量。

你可以通过书籍,打开人生的窗口,去拥有前人的智识,去享有丰富的体验,从而,对万事万物,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随波逐流;对生命与生活持续热爱,而不是无动于衷。



你可以不学钢琴,但要学会在一件事上持续投入,保持热情

那天,爸爸说,他被早教中心的测评老师触动的一句话是:

“现在的父母都说孩子快乐就好,不跟其他孩子比较,但父母们忽略了一点,孩子自己会在心里较劲,如果他什么都不如别人,他又怎么会快乐?”

妈妈希望你知道你不可能什么都做的比别人好,但你可以因为专注地去做好一件事,而不用再费心思,和他人处处比较。

爸爸妈妈希望你学钢琴,甚至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就预留出了钢琴的位置。

但爸爸妈妈对“学钢琴”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优雅,及多一个兴趣爱好,以及完成父母未完成的梦想上。

在这本书里,杨照学的是小提琴,他的女儿学钢琴,他们因为对古典音乐共同的热爱多了很多话题,让我得以了解对一件事深入地探索、研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书中有一节写到,女儿和她同样学钢琴的同伴四手联弹,创作即兴音乐,两个女孩互相商量着,发挥自己所长,创造出了一首还“蛮好听”的乐曲。

杨照在一旁看着,很动容,不是因为“好听”,而是两个小女孩全情投入创作时的快乐,他在书中写到:“我看见你尝到了一种特别的快乐——源自学习结果的快乐。”

这是没有持续的辛苦付出换不来的快乐,这样的快乐,让她们可以到达不曾那样学习、付出的人,永远到达不了的境地。

是一种源于自由的快乐。

而当女儿和同学们上台演出,杨照看到,上台前,即便化了妆、换了礼服,讲话和动作,仍旧充满孩子气,但毫无例外,每个人一上了台,接触乐器,发第一个音开始,孩子就不是孩子,而是成为了专注自信的演奏者。

对此,他写到:

“生命的初期,就拥有了超越自己本能生命以外的经验。不管将来你们音乐学得如何、学到哪里,音乐带来的这种自信、自尊,却必然是你们内在长远的力量。

藏在身体里的力量,是别人无论如何拿不走的、属于你们的资产。”



所以,一一,像现在一样,用你反复倒腾一块积木的小手,对一片树叶横躺在草丛里都好奇的不得了的眼神,及看见一只小狗就笑得停不下来的欣喜,去投入,去热爱,一件你喜欢的事吧。

这件事最好不要太容易。

如果这件事,带你体会到只有持续努力才能收获的快乐,爸爸妈妈为你开心。

这位父亲教给女儿的道理,妈妈也想教给你……

“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抗拒无法诱发热情的事。没有热情却勉强应付着,是最大的浪费,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更浪费了生命中可以拿去追求其他成就的宝贵机会。”

“追求完美的人,必须要有强大的自信,依照自己的标准,而不是外界的认可,来衡量自己与完美的距离。还有,追求完美的过程得到的成就感,其实高过最后得到的结果。

别人给的答案,或许方便,然而就减少了让你迷疑摸索的过程。



我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简单粗糙地以为选择最早出发、跑得最快就是对的。没有准备好就急着跑,会耗掉许多冤枉的时间;更糟的是,草率设定一个目标拼命朝那里跑去,我们就会忘记要看看其他可能的目的地、其他可能的路线,我们更就无从安心体认路途过程的经验。换句话说,我们先取消了太多也许可以去、应该去的人生车站,把自己弄得狭窄贫乏,那样跑得再快能干吗?

我完全没有意图要你跟我一样喜爱文学,热衷文字创作。但我真心期待,你长大后会同样珍惜自己的热情、别人的热情,愿意伸出长长的手臂拉住拥有相同热情的人,靠着这些人,不断替自己的热情保温,甚至添加薪火,如此来抵拒世俗力量对我们热情兴趣的持续伤害。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最宽广的一条路,就是学习如何放开自己的感受,让各种可能的话语都进来。我们不可能真正探触到无限,但我们至少可以想象无限、向往无限,那是最过瘾的享受啊!

有时,输比赢更重要,因为痛苦比快乐留存得更久远,也就往往教会我们更多东西。尤其,如果是在拼了命努力的情况下输的,那痛苦会久久不去,提醒我们理解自己究竟在意什么,也提醒我们去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在意?

但愿你能学会如何一方面保护自己,一方面坦然宽心地对待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事物,不断容纳进原本陌生的东西,转化成熟悉,转化成自己生命中丰富的内容。

不管是音乐或其他,我都还是不愿你勉强死背,我都还是相信唯有放到生命经验关系中去理解,知识才能真正变成我们的。死背可以换来一时的一点分数,不靠死背而是靠聆听体验的音乐道理,却可以跟随你一辈子,几十年帮你更深入体会美好的音乐。

我们常说的运动家精神“胜不骄败不馁”,依旧在关注胜败。而超越胜败之外来看待比赛,坚持要让自己从比赛中成长。借由比赛变成“更好的人”的价值与信念,才是“运动家精神”的核心吧

就算对于看来陌生、疏远的东西,也不要轻易拒绝。生命拥有比我们想象更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不同的东西。

我要做好一个称职的helper而不是一个决定你该如何做、如何选择的commander。

本文所有配图来自书《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父亲遇见女儿人生的书中,遇见我和女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