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2

《AL.未来》读后笔记

本书作者:李开复


整本书读下来花了三天时间,几乎是连续读完的。这本书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让我有一种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也许是好奇心使然,对于这几年一直很热的人工智能的探究也让人爱罢不能。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先驱,最早在美国接受教育,又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现在作为风险投资人的李开复博士,在国内对于这个产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这本书主要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李博士熟悉的中国和美国目前的竞争态势,以及对于未来的展望。总的来说,博士对于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优势还是比较乐观的。我尝试做一下回顾。

博士认为,人工智能实干时代竞争力的天平将倾向商业化执行、产品质量、创新速度和大数据。这些要素恰是中国优于美国之处。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完成不属于人类专有的各种重复性工作。爱,才是人类的特质。

2017年5月27日,这一天,博士把它称为中国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这一天是中国围棋选手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以三局完败的战绩负于谷歌公司研发的智能机器 AlphaGo。早在一年前,韩国棋手李世石与 AlphaGo的对垒在国内外的轰动,以及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未来所引起的争论与重新思考,对于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之深远,完全是颠覆性的。

博士提出一个观点,成功的人工智能算法需要三样东西:大数据、强大的电脑运输能力、以及优秀(但未必顶尖)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今天,若想妥善利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也需要四项要素:大量的数据、热切的创业者、人工智能专家、以及对人工智能友善的政策环境。中国在其中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博士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世界只有美国和中国一较高下,世界其他国家只能跟着两大巨人的脚步慢慢前行。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模式有非常大的不同,美国创业者比较受到价值观驱使,认为自己创业的目标就是要改变世界,用价值观影响其他国家,在跨国经营中,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硅谷模式,把在美国成功的产品推销给其他国家,这种模式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而中国创业者更具草根特性,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赚到钱是首要目的,在发展初期,可能会有知识产权、法律边界的问题,但是一旦掌握了核心市场和技术,就可以迅速扩大优势,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法,以自己在国内市场获得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培育本土合作伙伴,迅速本土化。

这两种方法存在显著的差异。以我从事的行业了解来看,这几年,包括阿里系、顺丰系的出海经历,的确可以看出,这种打法在亚太、南美、东欧、印度、中东这些地方的成功,而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商亚马逊只能在美国和欧洲、日本和英语系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在其它市场举步维艰。我姑且把这两种打法分为正规军和游击队。哪种方法更好,有待市场的检验。但是一定会产生两个决然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碰撞,我们需要早点做好准备。

博士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颇具思考的问题:人工智能的未来,工作、价值和“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这项技术在创作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会消灭大量工作岗位。如果我们仍执着于将经济价值与作为人类的存在意义画等号的思维模式,那么不仅向人工智能时代过渡的过程会毁灭我们的社会,同时还会对每个人的心理造成严重伤害。

人工智能固然强大,而人类独有的爱才是我们生活中最需要的。

之前也有看过不少人工智能方面的书,但是很难有这样系统的讲述人工智能的整个历程,以及博士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预判的思维逻辑确实有很多独到之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对于人工智能方面的基本、全面的了解,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方向选择给出了一个相对指引,只有和人相关的职业才是未来的方向,简单重复的初级工作绝大部分将被人工智能代替。

同时也引发一个思考:今后工作是我们的唯一追求吗?我们之前太沉积在赚钱生存的思维模式里,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没有了工作,或者不需要上班去工作了,我们的存在能否更有意义呢?我们该如何迎接这个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