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世间万物是琢磨不透的,我们可以分析他们的过去,但是总是无法预测他们的未来,这就是演化的魅力。
要想彻底了解一件事情,就应该归本溯源,找到底层的第一性原理,这让我抓起了达尔文的这本《物种起源》。
本文先把进化论三大理论梳理一遍,这三个理论就是拉马克主义的用进废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孟德尔的粗粒度遗传,顺便梳理一下我们容易产生的错误看法。
01 用进废退到底能不能导致进化?
拉马克其实才是真正进化论的第一勇士,在那时候的环境,凡是提出违背上帝造人的学说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关于他的学说,主要观点就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我们知道大脑越用越灵活,手臂越锻炼肌肉越发达,这是符合我们观察的,所以我们都认为用进废退是有道理的。
而“获得性遗传”就是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变了遗传性状,按照拉马克的说法,就是长颈鹿由于受环境限制,总想着伸长脖子,最终就慢慢进化除了长脖子。
但是“用进废退”虽然可以让我们的越来越强,但是能不能传给下一代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孟德尔的基因理论推翻了”获得性遗传“的说法,他认为生物的变化有两类,一是可遗传的基因变异,叫“基因型”(先天),另一类不可遗传,叫“表现型”(后天),从“基因”理论上来看,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基因的理论认为,后天环境变化再大,除了复制出错以外,并不能改变基因,也就是不存在“获得性遗传”。
但是,事情总没有那么简单,最近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后天性状可以继承。一个有效的案例就是: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荷兰出现大面积饥荒事件。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母亲生出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肥胖和其它代谢紊乱疾病,这一患病风险延续到了他们的后代。
在这些案例中,基因都没有变化,但性状遗传给了下一代,后天获得的特征可以不改变基因密码而传给后代,目前,科学上无法有效解释这个现象。
02 遗传是“相互融合”的吗?
我们发现白人和黑人的混血儿,没有那么黑,也没有那么白,遗传的“相互融合”就很容易理解。
但是,有实验推翻了“融合”的结论,黄色圆形豌豆与绿色皱皮豌豆杂交后,如果是“相互融合”,理应出现黄绿色的,或者半皱皮的豆子,但实验结果在子二代个体中,并没有这样的豆子,而是黄圆、黄皱、绿圆、绿皱的比例为9∶3∶3∶1。
解释这个理论的就是孟德尔的“孟德尔定律”,即“分离定律”:
具有不同性状的纯质亲本进行杂交时,其中一个性状为“显性”,另一个性状为“隐性”,且会独立分配
造成上面混血儿介于父母中间形态的原因,是因为决定肤色有 7 个基因之多,一般不会全部都为“显性”或“隐性”,这样才形成了不太黑这样的中间颜色。
03 演化是渐变的还是突变的?
达尔文创新地提出了演化并无方向,更无所谓先进或落后,但是会通过自然选择的运作机制。
但是达尔文学说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遗传学基础,居然附和了遗传是“相互融合”的错误说法,另外达尔文认为进化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但是包括达尔文本人在内,也无法完美解释为什么很少看到“进化中”的半成品动物化石,达尔文对此的解释只是能采集到的化石过少。
新达尔文学说,结合了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纠正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仅仅是渐进的说法,认为进化可以是渐变,也可能是突变,但是新达尔文学说仍然有缺点,它研究的生物演化局限于个体,而缺乏对群体的考虑。
这样现代达尔文主义出现了,它主张生物进化机制应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三方面,对物种的起源有了更强烈的解释。
结束语
本文仅针对进化论的相关观点做了总结,虽然进化论讲的是生物,但是我们发现,我们自己的世界就是不断在进化的,大到我们的社会、文明、科技,小到一个孩子的人生成长、一个婚姻的持续、一个产品的运营,都与进化的本质相关,将进化论的观点融入我们的工作、人生来思考才是关键,期待后续的思考......
---END---
参考资料:
[1]、达尔文,《物种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