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日记持续一个月一周了,带来了哪些变化?(二)

    上一篇说到,写反思日志,是因为受到了朋友的鼓励,说自己有写作方面的天赋,于是内心的小火苗被点燃。开始不知道写啥,就从每天的反思日志开始写,记录每天的流水账,然后流水账写写当天的感悟与心得。那么,坚持了一个月,有哪些明显的效果呢?

1 找出时间黑洞,提升时间利用率

    由于每天不知道写啥,就写流水账,记录干了写什么,写上两天自己就觉得没啥意思。于是开始记录,每个时间段分别做了什么?花费了多长时间,这段时间是否高效利用。如果觉得花费时间长了,是哪里浪费了时间。

    我的时间黑洞就在于微信信息的不断干扰,本身1个小时就完成的事情,一看手机再一回复,耽误了原本需要执行的工作,再回到工作状态上,又需要重新梳理思绪,拖拖拉拉的2个小时完成。 于是我白天的时间,只关注工作群。百分之百的权倾投入到工作中,居家办公更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记录可以用纸笔,也可以用电子软件。现在是市面上有很多时间管理软件,比如滴答清单,时光序等,而我是工作时间随时记录在本子上,晚上写反思日志的时候写在软件上,叫印象笔记。这款软件被成为人类的第二大脑,我是想把内容记录在这里,若干年后也丢不了,还能回头过往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写什么。

2 提高时间敏感度,划分时间,重复使用,战胜拖拉

    我深知自己有拖延的毛病,为了摆脱这个拖延症,我尝试果很多方法。参加时间管理的学习,线下的讲座,线上的践行,同样的课程我还学过不同流派的,同时又读过很多效能类的书籍,比如《战胜拖拉》、《福格行为模型》等,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这两本书《微习惯》和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

    由于每天都在反复记录流水账,类似的事情每天也重复发生,写了一段时间就对事件的敏感度提升了,开始之前能大概预判需要花费多长时间,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判断事情的难易程度。如果简单的事情30分钟或者2个小时能够完成,就立即行动,没必要拖延。 很多人好奇,时间如何同时使用呢?有些事情是必须全神贯注去完成,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我跑步的时候,可以听歌曲,听书;但是在写东西的时候,只能一段时间只能做这一件事情。还有些工作是不可控的,也就是需要对方配合的。那这个时间段是我们无法把控的。

    所以就可以重复利用这段时间。比如,有一次我在给对方修图、写文稿的时候,我修完发给对方确认,对方确认后我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而且对方也等着我第一时间的反馈。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我也是有时间段等待的,那这个等待的时间段我不想浪费,我就干其他的事件,干着干着又收到对方的消息,导致停下手里的活再次修图改稿。反复几次让我很烦躁不堪,电脑不断切换程序运行要崩,我自己手头上的活总是耽搁。晚上我反思了一下,第二天碰上类似的事情时,我在等待对方确认的这个时间段里,选了一个不用太费脑子的活,而且能随时停下来也能随时开始。我认为做视频可以,首先是用手机做的,不占用电脑,所以设备上互不影响,第二这是个技术活,不太费脑子,选好剪辑软件把视频对接好,里面的功能多试错就行。这就是重复利用时间,两件事情都不耽误。工作结束后,还成就感满满,视频也做好了,图文也修好了,时间也被充分利用了。

3 输出的窗口,提升条理性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伟大的老祖宗曾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我现在每天都会写点什么,给这一天留下点痕迹。如果没得写就写流水账,写着写着就从今天的经历当中会想到某个触动的瞬间有感而发。有时候脑子里内容多的时候,想表达的内容很多,却不知道从何下笔,那就把脑子里所有想到的内容一件一件写下来,越写越清晰,越写越明了。曾经一个演讲老师也跟我讲我,能写出来也一定能说出来。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而且不需要舞台、不需听众,完全自己可控,拿起笔杆子就能做。

    混一天和努力一天,看不出任何差别,三天看不到任何变化,七天也看不到任何距离……我这个写反思日记,才坚持短短一个多月,就自我明显感受到了很多好处。在这个浮躁宣泄的世俗当中,处处充斥着逆袭,速成,尤其是一刷抖音,人均收入百万千万,仿佛达不到这个收入就不配苟活于世。我而更愿意种下一颗种子,根深蒂固,慢慢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做时间的朋友,慢慢变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思日记持续一个月一周了,带来了哪些变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