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1) 导读:本书的内容

1、经济学的定义

传统: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科

本书:研究人类如何通过合作而发展的学科,市场理解为人来通过分工和合作进行交换的制度。

本书的假定:

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幸福

人的潜能的实现和全面发展,不单指物质财富增加。

理性人最求一生的幸福而非一时的。

市场逻辑:要自己幸福先需创造价值。

2、市场经济制度作为演化的结果

传统经济学:从消费生产两分法开始,分析价格机制如何实现市场均衡(市场似乎是天然存在)

本书:从消费选择和生产选择的“鲁滨逊经济”开始,首先讨论自然经济中人的决策,再研究交换和分工提高社会生产的可行性边界。

市场首先是创造价值的制度、其次才是分配价值的制度。

3、突出企业家在市场过程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传统:

条件:假定世界是确定的。人的偏好与技术给定,每个人拥有完全信息与计算能力。

结果:市场均衡和稳定,人循规蹈矩活动,企业家没有价值。

本书:

条件:真实世界人没有完全信息。企业家擅长于判断未来,对信息警觉。

结果:把市场作为一个由不均衡趋向于均衡的过程,但是新的均衡会不断替代旧有的均衡,企业家套利与创新作为这个过程的驱动力。(“斯密熊彼特增长理论”)

4、澄清传统经济学中“市场失灵”误区

传统:市场有效性建立在完全竞争模型假设上。偏离完全竞争的假设会导致所谓“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模型基本假设:

1、企业很小,不足以影响价格。

2、个体行为没有外部性。

3、交易双方信息对称。

传统经济学三种“市场失灵”:

1、垄断导致市场失灵

2、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

3、非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市场干预可纠正“市场失灵”。

本书证明:传统经济学的“完全竞争”等同于没有竞争。

完全竞争的假象

所谓“垄断”:是真实市场中的竞争手段。

外部性:是产权界定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以分工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

“市场失灵”是传统市场理论失灵,而非市场失灵。

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不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正当理由。

5、系统介绍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

传统经济波动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张维迎认为)用韵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干预经济

更严重的经济波动

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哈耶克1974诺贝尔经济学奖)

目录:

2-11章 微观经济学

12-16章 宏观经济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学原理(1) 导读:本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