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语》识人悟道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它记载了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之交约500间周王室及诸侯国的历史,

包括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杂记。

“国语”可以理解为“各国之语”。“语”是先秦时期历史记载书籍中的一个类别,其特点是重在记言,

而所记之言语大多是关于国事的对话或议论,往往充满政治警句和统治智慧。

相传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

而《国语》和《左传》曾被看作是记载补充春秋历史的姊妹著作,《左传》又名《春秋内传》,《国语》又名《春秋外传》。

《国语》全书二十一卷中,《晋语》九卷,《楚语》二卷,《齐语》只有一卷。《周语》从穆王开始,属于西周早期。《郑语》只记载了桓公商讨东迁的史实,也还在春秋以前。《晋语》记录到智伯灭亡,到了战国初期。

所以《国语》的内容不限于《春秋》,但确实记载了很多西周、春秋的重要事件。

每当看史书,当中记载的人物之间私密的谈话和行为是否属实,是否后人整理刻意加工,我们难以求证,

但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把史书上所记载的看作档案记录或者历史事实,从中借鉴历史、学习智慧,用以治国治人。

有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就是读《国语》的意义。

十分同意。

而本君读《国语》,更关注人性之道方面。

因为官场、商场、职场、情场,其实本质都是人,一个人如果要成功,关键就在于要懂人,要识人,把握人性干什么都能行。

普通人读《国语》,学懂人、识人的智慧,那么每个人在任何场地场合都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下面我们来赏析这部著作的经典名言四十余条,一起来学识人之道。

1.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译文】先王显示德行而不炫耀武力。兵力是储存起来到一定时候动用的,一动用就使人畏惧;炫耀武力就会滥用,滥用就不能使人畏惧。

人性之道:人都喜欢被以礼相待,不是被武力威胁,所以我们为人处事应待人以礼,动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手段。

2.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译文】阻止百姓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3.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译文】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

4.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译文】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5.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译文】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堵住老百姓的嘴,还有多少人能拥护您呢?

6. 古人有言曰:兄弟谗阋、侮人百里。——《国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译文】古人有言道:兄弟之间平时互相争吵斗殴,面对外侮则共拒于百里之外。

7.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国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译文】现在因为眼前小小怨愤就想抛开别人的前功,这是因小怨而忘大德,恐怕不可如此!

8.且夫兄弟之怨,不征于他,征于他,利乃外矣。——《国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译文】况且,兄弟之间的纠纷不能召唤外人插手,否则,利益就会落入他人之手。

9.章怨外利,不义;弃亲即狄,不祥;以怨报德,不仁。——《国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译文】暴露内怨而让外人得利,这是不义;疏远亲族而和狄人来往,这是不祥;以怨报德,这是不仁。

10. 夫义所以生利也,祥所以事神也,仁所以保民也。——《国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译文】行事合乎道义,这是带来利益的方法;团结亲人,这是侍奉祖宗的方法;施恩于人,这是保有人民的方法。

11.不义则利不阜,不祥则福不降,不仁则民不至。——《国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译文】行事不义则获利不丰;亲人不团结则祖神不降福;不施恩则人们不归顺。

12. 夫婚姻,祸福之阶也。由之利内则福,利外则取祸。今王外利矣,其无乃阶祸乎?——《国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译文】婚姻是取祸与获福的阶梯。因婚姻关系而有利于自己的就是福,若有利于外人壮大得益则有祸。现在天子的婚姻只给外人带来利益,恐怕会导致祸患。

13. 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斩、亲旧。然则民莫不审固其心力以役上令,官不易方而财不匮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国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译文】尊重贵族,表彰贤人,起用功臣,恭敬长者,友爱亲族,礼待宾客,亲近故旧。这样,百姓没有不齐心竭力听从上面指挥的,官府不必变更常道而财用不致匮乏,要求没有达不到的,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14.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各以利退,上求不暨,是其外利也。

【译文】平民百姓人人都将利益奉献给王室,这就是使自己获利。如果以上七件事做得不好,民众就会怀有二心,大家都为自己谋利,国家的要求达不到,这就是让外人得益。

15. 师轻而骄,轻则寡谋,骄则无礼。无礼则脱,寡谋自陷。入险而脱,能无败乎?——《国语·王孙满观秦师》

【译文】秦军轻佻而骄横,轻佻就少谋,骄横就无礼。无礼就没有纪律,少谋就将自陷险境。既入险境又无军纪,能不失败吗?

16.若贪陵之人来而盈其愿,是不赏善也,且财不给。——《国语·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

【译文】如果贪婪强横的人来朝见却达到了他的愿望,这不是鼓励善行,而且财物也满足不了他的欲望。

17.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亦议之。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国语·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

【译文】所以圣人在是否给予的问题上是要考虑的,在喜怒取予上也是要考虑的。因此不主张宽惠,也不主张苛严,只主张赏罚得当而已。

18.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国语·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译文】对君子而言,眼睛所视,就决定身体所趋,两脚服从身体的需要,因此观察人的仪容就能了解他的心思。

19.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国语·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译文】用目光来观察怎样行动合适,以脚步与之配合,如今晋侯眼望远处而脚步抬得很高,目光不支配自己的行动而脚步又不与之配合,他的内心一定在想别的。

20.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国语·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译文】眼望远处,常常看不到合适的地方;脚步抬高,常常会失去应有的德行;言谈反覆常常会丧失信用;胡乱纳言,常常会削弱自己的名声。

21.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国语·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译文】眼光用来关注礼仪,行为用来履行道德,言谈用来恪守信用,耳朵用来明辨是非,所以不能不小心啊。如果其中两种出现差错,就会发生祸患,四种皆错,国家就会灭亡。

22.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国语·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译文】地位高容易垮台,享禄重容易遭祸。

23.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国语·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译文】言语冒犯会伤害别人,谈吐绕弯子会诬妄别人,自我吹嘘则会掠人之美,郤氏有如此的宠信而加上这三者结怨于人,还有谁能容忍他们呢?

24.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乎?——《国语·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译文】他处在淫乱的国家,却喜欢毫无顾忌地言谈,指出他人的过失,这是引来怨恨的根源。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接受别人的随意指责,齐国有这种人吗?

25.君子能劳,后世有继。——《国语·公父文伯之母对季康子问》

【译文】君子能够勤劳吃苦,他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

26.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译文】从小耳濡目染,心中认定这样做是理所当然,不会见异思迁。因此,父兄教导子弟,不必严厉监督就能取得成效;子弟学习技能,不必劳神费劲就能掌握诀窍。

27.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季文子论妾马》

【译文】况且我只听说高尚的德行可以为国增光,没有听说过以打扮妻妾和养肥马匹来夸耀的。

28. 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国语·季文子论妾马》

【译文】有错误而能改正,是人上人啊。

29.早处之,使知其极。夫人知极,鲜有慢心;虽其慢,乃易残也。——《国语·优施教骊姬远太子》

【译文】早点把他们的地位固定下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人若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就不敢再有非分之想。即使有轻慢之心,也能很容易击败了。

30.其为人也,小心精洁,而大志重,又不忍人。精洁易辱,重偾可疾,不忍人,必自忍也。——《国语·优施教骊姬远太子》

【译文】为人生性胆小怕事,受不得辱,而且年长稳重,又不忍心害人。那受不得辱的人,就容易羞辱;稳重而不灵活的人,就可以找他的毛病;不忍心害人的人,就只能自忍。

31.知辱可辱,可辱迁重;若不知辱,亦必不知固秉常矣。——《国语·优施教骊姬远太子》

【译文】懂得羞耻的人才可以羞辱他,即使性格再稳重也会动摇的。如果一个人不在乎羞辱,也就一定不知道固守常规而容易动摇了。

32.且吾闻之:甚精必愚。精为易辱,愚不知避难。——《国语·优施教骊姬远太子》

【译文】我还听说,过分精明的人近于愚蠢。精明的人容易受辱,就会愚蠢得不知躲避祸难。

33.知而背之不信,谋而困人不智,困而不死无勇。——《国语·惠公杀丕郑》

【译文】自己知道这件事却背着良心做事,是不讲信义,为人谋划却使人遭了厄难,是不聪明,害了别人自己怕死,是不勇敢。

34.若禀而弃之,是焚谷也;其禀而不材,是谷不成也。——《国语·栾武子立悼公》

【译文】人们有了贤明的国君,就像有了仓廪来供养生命。如果仓廪建成反而被抛弃,就好比烧掉了粮谷;如果仓廪建成而不可用,就好比收藏的粮谷是没有长成的秕谷。

35.有人不难以死安利其国,可无爱乎!若皆恤国如是,则大不丧威,而小不见陵矣。——《国语·赵文子请免叔孙穆子》

【译文】有人不惜一死以保卫国家利益,这样的人难道可以不加爱护吗?如果都能这样爱护国家,那么大国就不会丧失威严,小国也不会受到欺侮。

36.直不辅曲,明不规闇,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国语·医和视平公疾》

【译文】正直的不能辅佐邪曲的,明智的不能规谏昏暗的,大树不能长在又高又险的地方,松柏不能生长在低洼潮湿的地方。

37.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国语·重耳自狄适齐》

【译文】身体安定过久就会精神消沉,精神消沉过久就会安于现状,停止不前再加苟且荒废,谁还能振作有所作为?

38.夫敬,德之恪也。恪于德以临事,其何不济!——《国语·臼季举冀缺》

【译文】恭敬有礼是有品德的表现,严守德行而谨慎从事,那还有什么事情干不成功的呢!

39.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故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国语·赵文子冠》

【译文】贤明的人受到一宠一 爱而更加警戒,智慧不足的人因为得宠而骄傲起来。所以振兴事业的君王奖赏那些敢于进谏的臣子,而贪图享乐的君王却惩罚他们。

40.成人在始与善。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国语·赵文子冠》

【译文】成人的关键在一开始就要亲近善人。一开始就亲近善人,善人再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一开始就亲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进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

41.忠不可暴,信不可犯,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也深矣,其为本也固矣,故不可抈也。——《国语·叔向论忠信而本固》

【译文】忠诚就不会被侵暴,信义就不怕别人陵犯。忠诚出自内心,信义出于自身,它们作为道德来说够深厚的了,作为根基来说够坚固的了,所以是不可动摇的。

42.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勾践灭吴》

【译文】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

43.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

【译文】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解决事端的最后手段。

44.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国语·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

【译文】阴谋做不道德的事情,喜欢使用不吉祥的器物,首先向别人挑起事端的人,最终反要被人所害。做得过分的事情是上天所禁止的。首先挑起战争,决不会有好处。

亲们如果喜欢不要吝啬您的点赞、评论与转发哦!

关注点赞,年入百万。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字和联系方式。

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记得给小执关注和点赞哦,如果有打赏,那就更好啦!

作者首发以下公众号:

请关注本君微信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国语》识人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