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锤子的人,看啥都是钉子。”这是查理·芒格(股神巴菲特黄金搭档)经常引用的一句俗语。
而《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这本小册子想做的,就是让人们避免这种单一思维陷阱。
书中分享的30种高品质思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多元思考的复式框架,让我们也能像查理·芒格一样聪明地思考,科学地决策。
附上MindMaster导图社区创作者@随心学社 整理的全书思维导图▼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思维导图
mm.edrawsoft.cn/template/114835
以下是全书解读:
用于区分真正的优先事项和“冒牌货”。
重要任务:这些任务为我们实现短期或长期目标做出直接贡献,对我们的工作、职业或生活绝对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应该优先处理。
这些事或许不需要马上处理,所以看起来好像不重要,因此,我们很容易就会掉进忙于紧急任务而忽略重要任务的陷阱。但真正影响你最看重的方面的,其实是重要任务,一旦忽视,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紧急任务:这些任务只是要求你立即快速处理,通常是其他人提出的要求。当然,这自然会引起你的反应,可能会让你忘了重要任务。紧急任务可能会与重要任务重叠,但也可能只是无关紧要的琐事,其实并不需要你立即处理。
这些任务通常较为琐碎,易于完成,所以我们经常出于拖延症,忙于琐事,自以为做了点有用的事,其实忽略了真正需要做的事。许多所谓的紧急任务其实是可以推迟、转交给别人处理,甚至索性置之不理的。
这两类任务是截然不同的,但我们经常会混为一谈。重要任务是即使不会马上取得成果或者期限没有那么紧迫,但真正至关重要的事情。紧急任务只是指理想的回应速度。运用艾森豪威尔矩阵,就可以轻松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忽略紧急任务(除非正好也是重要任务)。
用于做出尽可能明智的决策。
大多数人需要做出决策时,只会考虑这一决策会产生什么直接影响——尤其是时效性强或紧急的决策。我们把大多数日常决策视为孤立的情境,不会产生多少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通常称为“一阶思维”,我们只专注于解决手头上的问题或对手头上的事情做出决策,而不去考虑长远影响或我们的决策在遥远的未来会发挥什么作用。
而“二阶思维”,是指努力预估未来,推断出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用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便做出决策或制订解决方案。
二阶思维通常会让你三思而后行,避免做出鲁莽的决策,因为你会考虑所做的选择会产生什么样的长远影响。你会尽可能搜集更多的信息,经过慎重考虑才做出决策。
用于尽可能战略性地消除犹豫不决,形成行动偏向。
本质上,你更愿意立即采取行动的,都是更可逆的情况。例如,下面哪一项决策会让你更加安心?
是买“货物出门,恕不退换”的车(不可逆)呢,还是买有“100%退款保证”的车(可逆)呢?是给浴室粉刷(可逆)呢,还是加建一个浴室(不可逆)呢?是给你的猫剪毛(不可逆)呢,还是给你的猫染毛(可逆)呢?
你应该做出更多可逆的决策。你是对是错都没关系,反正你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还能获取信息,如果结果证明你做出了正确/最佳决策,你就能先人一步。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回到原点,这其实也不太坏。
用于实现你的优先目标,忽略无关紧要的事情。
大多数人可以分为两类决策者:满足者(satisficers)和最大化者(maximizers)。
满足者的目标只是得到满足,只要找到足以满足自己用途的选择就可以了。他们想要还不错的东西,只要让自己感到满意和愉悦就可以了,但不需要欢欣雀跃、欣喜若狂,基本上只要满足自己的一般用途和需要就可以了。换言之,他们只要找到足够好的,就不会再找下去。
而最大化者想要做出完美的决策,这通常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最大化者花了很多时间再三斟酌、反思,觉得终于实现了这个渺茫的目标,他们多半很快又会情不自禁地想象其他结果与更好的选择。
“满意度”的概念在37%法则/秘书问题中有所体现:
假设一家公司要聘请一名秘书,有100名应聘者进入了面试环节。在面试完前37名应聘者之后,你就会了解到应聘者的资质范围和是否合适。基本上,余下的人跟前37名应聘者不会有什么差别,出现最大化异常值的可能性极低,或者根本不存在。
这项法则表明,在面试完37%的应聘者之后,你就应该停下来,做出选择,因为你能见的已经见过了,根据你掌握的信息,已经能够选出令人满意和足够资质的人选。
运用这个思维模型,可以帮助你节省时间,缩小范围,找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用于平衡信息和行动。
关于克服犹豫不决的问题,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睿智的话:
“我遵循的规则是,如果某个人或某件事获得了70%的认可,就可以付诸行动了,因为只要其他选项立即消失,决策的痛苦随之结束,你的选择就会变成80分。”
每当面临艰难抉择,你在掌握不少于所需信息的40%也不多于所需信息的70%时,就应该做出决策。在这个区间内,你拥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但也不至于面对海量信息只是一味观望,而无法下定决心。这能让你比“掌握更多信息”的人更快地做出决策,而比“更快”的人更明智地做出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谓两全其美。
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杰夫贝索斯提出的思维模型,称为“遗憾最小化框架”,这个概念相当简单。贝索斯给了自己三个非常简单的思维指令:
这个思维模型帮助你排除短期情绪波动的干扰,真正迫使你具备大局观。
统计学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Nicholas Taleb)提出了“黑天鹅”理论。塔勒布以黑天鹅为隐喻,描述了令人的认知、视角和理解发生巨大变化的不可预测的事件。
然而,在他的定义中,黑天鹅事件是不应该改变认知或公认的知识的,因为这只是异常值而已,只是令人意识到可能性的存在,但大多数黑天鹅事件都不值得在日常生活中纳入考虑。
塔勒布认为,黑天鹅事件具有三大特性:
在介绍思维模型8之前,我们得先认识下“收益递减”。
它是一条经济学理论,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加大资源投入未必会导致你想要的结果相应增加。简言之,这意味着你吃第一个面包圈时,可能会乐不可支,但当吃到第十个面包圈时,感受到的喜悦会大幅减少,投入和产出之间并非呈线性关系。
收益递减规律表明,我们应该寻找均衡点,以此准确评估和了解信息。就像黑天鹅事件,你不能根据异常值或歪曲的信息来做出判断。
如果你在学一门新乐器,一开始会突飞猛进,因为这是全新的技能。从不会弹钢琴到学会弹奏《一闪一闪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是简单的,进步速度也是神速的。
然而,学到一定阶段后,进步速度会快速减慢,你必须投入更多努力,才能继续取得进步。等到你必须不断应对困难,你的表现会如何呢?这就是你真正进步速度的均衡点。
“均值”基本上类似“平均数”:是一个中点,代表着常态,是一个代表性数值。在我们的定义中,均值意味着特定情境中通常或最常见的状态。
例1,想一下一家人在一周一起吃饭的情况。这家人每周大概至少有5天是在家吃饭的。在周末或特殊的日子,这家人可能会到餐厅吃饭,省下做饭的工夫,但要花更多的钱,但这是异常值。他们通常会在家吃饭,这是均值。 例2:一对恋人刚开始在一起时,会对对方痴迷不已,对这段关系充满乐观,这称为“蜜月期”,充满了刚坠入爱河的甜蜜。但不要以为这样的爱意和痴迷能够真正代表这段关系。双方的爱意很快会回归到可持续的正常状态——这才是可以预期的真正的爱。这时你才知道,这段关系是否只是荷尔蒙分泌的产物。
均值回归最早由英国统计学家提出,一个较为科学的解释是,在受不同状况或变量(例如环境、情绪和纯属运气)影响的一连串事件中,异常事件之后通常跟随着较为普通、典型的事件。因此,反常、异常或非典型的事件发生后,多半不会有规律地再度发生,更有可能回归的模式是“常态”。
贝叶斯定理,以18世纪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命名。《不列颠百科全书》把贝叶斯定理界定为依照相关证据(也称为“条件概率”或“逆概率”)而修正预测的方法。这个公式用于预测如果其他重大事件发生了,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简言之,如果事件A发生了,而事件A与事件B相关,那么你就可以推出事件B发生的实际概率。
贝叶斯定理让我们停止做出假设,专注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事件,得出一个概率,借此进行评估,做出决策。
达尔文是知名博物学家,他提出的进化论和物种起源理论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总结了一个思维模型,对待矛盾或相反的想法,不仅要持开放的态度而且要给予最充分的关注。经验告诉我,比起印证自己观点的事实和想法,我们更容易忘记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事实和想法。
达尔文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迫使自己质疑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怀有戒心地一味反驳别人的观点。一般人只会质疑别人,而达尔文会不带感情地质疑自己。
丹尼尔·卡尼曼在开拓性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模型,解释了大脑用于吸收各种信息并做出反应的两个过程,富有想象力地命名为“系统1思维”和“系统2思维”。
此前做过相关回答,感兴趣可以移步▼
读完《思考,快与慢》,你有何感想?www.zhihu.com
系统1思维是“快”思维,是自动自发、凭直觉的思维方式。虽然系统1思维更快,但其目标是做得快,而不是做得对。
例如认出朋友、骑自行车或者做单位数的数学运算。由于是凭直觉的,系统1思维也与情绪化反应相关,例如看见老照片时哭泣或大笑,战斗或逃跑的直觉反应就是系统1思维。
系统2思维是“慢”思维。因为其更深思熟虑、分析性更强,我们想要更多地运用这个思维模型。
例如在雾茫茫的夜间开车,在嘈杂的房间努力听清别人在说什么,努力回想你几个星期前的对话,或者学习一门复杂而又陌生的学校科目。
同行评议,就是指由你所在领域的其他人对你的作品进行评价。
在你提交作品之前,由你所在研究或专业领域的其他志同道合的同事进行评价,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其他人往往会严厉批评你的研究成果,找出差错。但实际上,批评的越是严厉,对你就越有帮助。
这个思维模型有一个具体的应用,称为“三角验证法”。这种方法的其中一个依据是在军事中,要确认某个地点,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起点画线,形成一个三角形。获得的数据点越多,三角形的边就越多,面积就越小。在这个过程中,你搜集到的数据递增,就能得出正确的范围。
用于在其他人审视你之前仔细审视自己。
把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视为假设,必须经过测试和验证。关键是不要对结果投入感情,也不要怀有戒心或坚持自己是正确的,而是要真诚地寻求真相。对待一个观点或意见,我们不要力求证实它是正确的,而是要反过来,力求证明它是错误的。
这个思维模型旨在帮助你抵抗确认偏误令人安心的诱惑,努力赶在其他人之前仔细审查自己。假设自己是错的,这尤其适用于人际关系。
用于了解要解决一个问题,真正需要处理的方面是什么。
例如,一幅图里面是两组数据的对比—— 一个轴是在一段时间内卖出的太阳镜总数,另一个轴是冰淇淋的总销量。你注意到在夏天,这两样物品的销量都增加了,而夏天结束后,这两样物品的销量都倾向减少。
你可能会从这幅图得出一个结论:冰淇淋的销量直接影响到了太阳镜的销量。人们是由于买了更多冰淇淋,所以才买了更多太阳镜——或者反过来。无论是哪个方向,都好像是一件事导致了另一件事。
实际上导致太阳镜销售额增加的原因是夏天的到来,这也是冰淇淋销量增加的原因。夏天和太阳眼镜之间、夏天和冰淇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太阳镜和冰淇淋之间只存在相关性。
为了避免这个谬误,我们应该找到尽可能多的因素:调查、研究趋势,搜集更多数据,理性地做出合理的判断。
用于更有效地确定因果关系。其中“鱼骨图”是重要的凭借工具。
通过“鱼骨图”,你可以洞悉一个问题或结果的多个潜在原因。在鱼骨图的结构下,原因是分类列出的,井井有条,你会对整个局面一目了然。你可以更有条理地从结果反推原因,这也是头脑风暴会议的常用工具。最终的产物是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形象地列出导致结果或问题的所有因素。
一键体验 MindMaster,高效绘制鱼骨图
edrawsoft.cn
例如,你是酒店经理,酒店服务的客户满意度评价偏低,你想要了解原因所在。在“鱼头”的方框里写下问题,用“大骨”列出潜在原因的类别(在这个例子中,服务业的4P法)。逐步完善,然后最后形成完整的鱼骨图:
“奔驰法”(SCAMPER)是一个有条理地找到解决方案的方式。最初鲍勃·艾伯尔率先提出,旨在于头脑风暴会议中激发创意。
“奔驰法”代表了七种方法,能激发人们推敲出新的构想和解决方案:
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代表着只要改良原物,就可以激发出新的创意。
生于南非的美国著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曾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自己不是根据有瑕疵或不完整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呢?
这个思维模型一层层拨开问题表象,回溯问题的本质——因为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我们许多思考和分析都是站在别人的成就、发现和假设的基础上的。我们看见别人是怎样做一件事的——造一辆自行车,制作一个蛋糕,写一首歌,成立一家小公司——或多或少复制了他们的做法,只是增加了一些东西予以改良。我们不会想太多,出于各种理由效仿别人,其中一个理由是“向来如此”,何必要重新发明轮子呢?
第一性原理思维消灭了跟随的趋势,破除层层假设,回归事物的本质。第一性原理推理去除了假设和惯例的杂质。
德国数学家卡尔·雅可比善于利用这种方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遵循“逆转,总是应该逆转”(man muss immer umkehren)的策略,雅可比会逆向求解数学问题。他认为,通过先找到什么是不可能的,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相当于排除法,你可能不知道如何获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但你一定知道需要避免什么:比如早逝、婚姻不幸、吸食毒品等等。
俗话说,我们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意思是当你专注于细微之处(树木),往往就不再关注或留意全局(森林)。例如,你过于沉迷打游戏机(树木),而忘了你打游戏机的初衷是与爱人共度时光、增进感情(森林)。
要避免专家思维模式,就要把思维分为两个模式:专家模式和新手模式。要采取专家思维模式,沿用你一贯的做法就可以了。要采取新手思维模式,你必须保持谦卑的心态,不要省略步骤。
思维模型21 :避免非天才区
不要离开自己的天才区,做注定会失败的事。留在自己的天才区,取得稳定可靠的成功。找出自己的战略优势,发挥到极致。不要自欺欺人地非要展示自己的弱项,而是要扬长避短。
用于集中精力关注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你挂念的事情越少越好——多余的任务会造成压力和焦虑,只会妨碍或扼杀生产力。
用于加强自律和意志力。
很多时候,只要你避免阻力最小的道路,多半就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做正确的事或许当下感觉是更难的道路,但当你坚持不懈地这样去做,最终会成为你实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1949 年,美国空军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上尉提出了墨菲定律: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提醒我们,即使对某件事99%确定,还是要核查。
与墨菲定律类似的还有“依托勒观察”:你排队的那一列一定是最慢的。
思维模型25 :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表达出了最有力的理由:最简单的解释反而最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你在为事件或情况寻求解释时,可能会运用各种方法和理论进行分析,一个比一个复杂。这种头脑风暴或许能产生良好效果,但未必是最佳做法,理由很简单:涉及的因素越多,正确的概率就越低。因此,涉及的因素越少,正确的概率就越高。
汉隆剃刀原则最初是在1774年由罗伯特·汉隆提出的,原文是:
“如果粗心足以解释的话就不要归咎为恶意。”
现代最为广为人知的版本是:
“斥之以愚,勿斥以恶(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这个思维模型在社交领域做出简单的假设。如果你假定别人只会真诚待你,那么就会大大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二八定律”(80/20 rule),也称为“帕累托法则”。
它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准确地指出,意大利仅仅20%的人占有了80%的房地产。于是他想到,同样的分布是否适用于生活其他方面呢?事实上,他是对的。
你从事一项任务,其中80%的成果是由20%的活动和努力产生的。 80%的利润是由20%的任务创造。 你生活中80%的问题来自20%的人。 你80%穿的是衣柜里20%的衣服。
帕累托法则这个思维模型鼓励我们提升效率,取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以结果为导向,不要纠缠旁枝末节。
这一定律最初是由科幻小说作家席奥多尔·史铎金提出的,原称“史铎金发现”。这一定律表述为:“任何事物,其中90%都是垃圾。”
史特金定律是指绝大多数信息都是质量低下的。你甚至可以说,我们每天所想的事情中, 90%都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
史特金定律可以很好地帮助你厘清和优化思维方式,抗衡心智游移到琐碎或无关紧要的方向的倾向。
第一个定律称为“帕金森鸡毛蒜皮定律”,也称为“自行车棚效应”。人们很容易想太多,纠缠于对一项任务的大局无关紧要的细节,重要性高得多的重大问题反而草草了事。
比如:我们在拖延工作时,会打扫卫生。我们在潜意识地逃避工作,但聊以自慰地想着,“至少我在做有用的事!”
要运用这个思维模型,避免纠缠鸡毛蒜皮的琐事,关键有三点:
第二个定律,也就是“帕金森定律”。拖延症患者为自己辩护的一个理由是,自己在期限紧张时工作效率更高:“我在有期限时,工作效率最高!”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无论给自己定了多长或多短的期限,你都会耗尽所有的时间来完成工作。
设定紧迫的期限,不断给自己提出挑战,你就可以避免这个陷阱。若是设定遥远的期限,通常也意味着你会持续面临背景压力。因此,你应该要求自己尽早完成任务。给自己更少的时间,才可以节省时间。
最后,附上MindMaster导图社区创作者@随心学社 整理的全书思维导图▼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思维导图
mm.edrawsoft.cn/template/11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