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join原理及优化

MySQL的JOIN原理是基于索引和算法的。在执行JOIN查询时,MySQL会根据连接字段上的索引来查找匹配的记录。
这种算法在链接查询的时候,驱动表会根据关联字段的索引进行查找,当在索引上找到了符合的值,再回表进行查询,也就是只有当匹配到索引以后才会进行回表。

在进行JOIN查询时,MySQL还采用了一些优化策略来提高查询性能,例如使用嵌套循环连接算法(Nested-Loop Join)和索引优化技术。

嵌套循环连接算法按照指定的连接方式执行查询,不会自己选择驱动表。当连接字段上有索引时,MySQL会使用索引来加速查找过程

Join 算法

使用 left join 时,左边的表不一定是驱动表,优化器可能会将语句优化为join。如果需要 left join 的语义,就不能把被驱动表的字段放在 where 条件里面做等值判断或不等值判断,必须都写在 on 里面

为了便于量化分析各种Join 算法,以下创建两个表 t1 和 t2 来说明

CREATE TABLE `t2` (
  `id` int(11) NOT NULL,
  `a` int(11) DEFAULT NULL,
  `b`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a` (`a`)
) ENGINE=InnoDB;
 
drop procedure idata;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idata()
begin
  declare i int;
  set i=1;
  while(i<=1000)do
    insert into t2 values(i, i, i);
    set i=i+1;
  end while;
end;;
delimiter ;
call idata();
 
create table t1 like t2;
insert into t1 (select * from t2 where id<=100)

可以看到,这两个表都有一个主键索引 id 和一个索引 a,字段 b 上无索引。存储过程 idata() 往表 t2 里插入了 1000 行数据,在表 t1 里插入的是 100 行数据

Index Nested-Loop Join

select * from t1 straight_join t2 on (t1.a=t2.a);

为了便于分析执行过程中的性能问题,我改用straight_join让 MySQL 使用固定的连接方式执行查询,这样优化器只会按照我们指定的方式去 join。在这个语句里,t1 是驱动表,t2 是被驱动表

如果直接使用 join 语句,MySQL 优化器可能会选择表 t1 或 t2 作为驱动表,这样会影响我们分析 SQL 语句的执行过程

INL算法步骤为先遍历表 t1,然后根据从表 t1 中取出的每行数据中的 a 值,去表 t2 中查找满足条件的记录。在形式上,这个过程就跟我们写程序时的嵌套查询类似,并且可以用上被驱动表的索引

MySQL join原理及优化_第1张图片

查询复杂度

在INL算法程中,驱动表是走全表扫描,而被驱动表是走树搜索

假设被驱动表的行数是 M。每次在被驱动表查一行数据,要先搜索索引 a,再搜索主键索引。每次搜索一棵树近似复杂度是以 2 为底的 M 的对数,记为 l o g 2 M log_2M log2M,所以在被驱动表上查一行的时间复杂度是 2 ∗ l o g 2 M 2 * log_2M 2log2M

假设驱动表的行数是 N,执行过程就要扫描驱动表 N 行,然后对于每一行,到被驱动表上匹配一次。

因此整个执行过程,近似复杂度是 N + N ∗ 2 ∗ l o g 2 M N + N* 2*log_2M N+N2log2M

Simple Nested-Loop Join

select * from t1 straight_join t2 on (t1.a=t2.b);

若把SQL 语句改成这样,由于表 t2 的字段 b 上没有索引,因此再用上图的执行流程时,每次到 t2 去匹配的时候,就要做一次全表扫描。复杂度是 M * N。这个 SQL 请求就要扫描表 t2 多达 100 次,总共扫描 100*1000=10 万行

MySQL 没有使用 Simple Nested-Loop Join 算法,而是使用了另一个叫作“Block Nested-Loop Join”的算法,简称 BNL

Block Nested-Loop Join

join_buffer是一个用于存储连接操作(join)中临时数据的缓冲区。当执行连接操作时,MySQL将从连接的表中读取数据,并临时存储在join_buffer中,以便执行连接操作的计算和比较

当被驱动表上没有可用的索引,算法的流程是这样的

  1. 把表 t1 的数据读入线程内存 join_buffer 中,由于我们这个语句中写的是select *,因此是把整个表 t1 放入了内存;
  2. 扫描表 t2,把表 t2 中的每一行取出来,跟 join_buffer 中的数据做对比,满足 JOIN 条件的,作为结果集的一部分返回

MySQL join原理及优化_第2张图片

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对表 t1 和 t2 都做了一次全表扫描,因此总的扫描行数是 1100。由于 join_buffer 是以无序数组的方式组织的,因此对表 t2 中的每一行,都要做 100 次判断,总共需要在内存中做的判断次数是:100*1000=10 万次

join_buffer 的大小是由参数 join_buffer_size 设定的,默认值是 256k。 如果放不下表 t1 的所有数据话,策略很简单,就是分块放

MySQL join原理及优化_第3张图片

假设,驱动表的数据行数是 N,需要分 K 段才能完成算法流程,被驱动表的数据行数是 M。

注意,这里的 K 不是常数,N 越大 K 就会越大,因此把 K 表示为λ*N,显然λ的取值范围是 (0,1)。

所以,在这个算法的执行过程中:

  1. 扫描行数是 N+λNM;
  2. 内存判断 N*M 次
SNL与BNL对比

SNL/BNL 算法对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可能会多次扫描被驱动表,占用磁盘 IO 资源;
  2. 判断 join 条件需要执行 M*N 次对比(M、N 分别是两张表的行数),如果是大表就会占用非常多的 CPU 资源;
  3. 可能会导致 Buffer Pool 的热数据被淘汰,影响内存命中率

大表 join 操作虽然对 IO 有影响,但是在语句执行结束后,对 IO 的影响也就结束了。但是,对 Buffer Pool 的影响就是持续性的,需要依靠后续的查询请求慢慢恢复内存命中率。

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可以考虑增大join_buffer_size的值,减少对被驱动表的扫描次数

BNL 算法的执行逻辑是:将驱动表的数据全部读入内存 join_buffer 中,然后将连接操作划分为多个块,每个块包含一定数量的记录。每一行数据都跟 join_buffer 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作为结果集的一部分返回。
SNL 算法的执行逻辑是:顺序取出驱动表中的每一行数据,到被驱动表去做全表扫描匹配,匹配成功则作为结果集的一部分返回

BNL算法在处理连接操作时采用了块状处理和索引优化技术(转为BKA),使得它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能够比SNL算法更快地完成查询操作

Batched Key Access

理解了 MRR 性能提升的原理,我们就能理解 MySQL 在 5.6 版本后开始引入的 Batched KEY Access(BKA) 算法了。这个 BKA 算法,其实就是对 NLJ 算法的优化

join_buffer 在 BNL 算法里的作用,是暂存驱动表的数据。在 NLJ 算法复用 join_buffer ,就优化为BKA 算法了

MySQL join原理及优化_第4张图片

图中在 join_buffer 中放入的数据是 R1~R100,表示的是只会取查询需要的字段。当然,如果 JOIN buffer 放不下 R1~R100 的所有数据,就会把这 100 行数据分成多段执行上图的流程

使用 BKA 优化算法,需要在执行 SQL 语句之前,先设置

set optimizer_switch='mrr=on,mrr_cost_based=off,batched_key_access=on';

其中,前两个参数的作用是要启用 MRR。这么做的原因是,BKA 算法的优化要依赖于 MRR

Join 优化

Multi-Range Read 优化

Multi-Range Read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磁盘的随机访问,并且将随机访问转化为较为顺序的数据访问,这对于IO-bound类型的SQL查询语句可带来性能极大的提升。Multi-Range Read优化可适用于rangerefeq_ref类型的查询

MRR优化的优点及工作方式详见 MRR优化

如果随着 a 的值递增顺序查询的话,id 的值就变成随机的,那么就会出现随机访问,性能相对较差。而通过MRR优化后,会将满足条件的记录id值放入read_rnd_buffer中,再讲id进行递增排序后依次查记录并返回结果。执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因为大多数的数据都是按照主键递增顺序插入得到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按照主键的递增顺序查询的话,对磁盘的读比较接近顺序读,能够提升读性能

MySQL join原理及优化_第5张图片

MRR优化后的explain 结果

BNL 转 BKA

select * from t1 join t2 on (t1.b=t2.b) where t2.b>=1 and t2.b<=2000;

对于表 t2 的每一行,判断 JOIN 是否满足的时候,都需要遍历 join_buffer 中的所有行。因此判断等值条件的次数是 1000*100 万 =10 亿次,这个判断的工作量很大

对于这种不适合在被驱动表上建索引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临时表

大致思路是:

  1. 把表 t2 中满足条件的数据放在临时表 tmp_t 中;
  2. 为了让 JOIN 使用 BKA 算法,给临时表 tmp_t 的字段 b 加上索引;
  3. 让表 t1 和 tmp_t 做 JOIN 操作
create temporary table temp_t(id int primary key, a int, b int, index(b))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temp_t select * from t2 where b>=1 and b<=2000;
select * from t1 join temp_t on (t1.b=temp_t.b);

MySQL join原理及优化_第6张图片

总体来看,不论是在原表上加索引,还是用有索引的临时表,我们的思路都是让 JOIN 语句能够用上被驱动表上的索引,来触发 BKA 算法,提升查询性能

Hash join

业务多次查询,再到hash结构的数据表中寻找匹配的数据

对于上面计算 10 亿次那个操作,看上去有点儿傻。如果 join_buffer 里面维护的不是一个无序数组,而是一个哈希表的话,那么就不是 10 亿次判断,而是 100 万次 HASH 查找

然而 MySQL 的优化器和执行器一直被诟病的一个原因:不支持哈希 join。所以将两个表的数据分别查询,在业务中组合匹配的效率其实更高

流程大致如下:

  1. select * from t1;取得表 t1 的全部 1000 行数据,在业务端存入一个 HASH 结构,比如 C++ 里的 set、PHP 的数组这样的数据结构。
  2. select * from t2 where b>=1 and b<=2000; 获取表 t2 中满足条件的 2000 行数据。
  3. 把这 2000 行数据,一行一行地取到业务端,到 HASH 结构的数据表中寻找匹配的数据。满足匹配的条件的这行数据,就作为结果集的一行。

总结

  • .两个表按照各自的条件过滤,过滤完成之后,计算参与 join 的各个字段的总数据量,数据量小的那个表,就是“小表”,应该作为驱动表
  • 如果可以使用被驱动表的索引,join 语句还是有其优势的
  • BKA 优化是 MySQL 已经内置支持的,建议默认使用
  • BNL 算法效率低,建议你都尽量转成 BKA 算法。优化的方向就是给被驱动表的关联字段加上索引
  • 基于临时表的改进方案,对于能够提前过滤出小数据的 join 语句来说,效果还是很好的
  • MySQL 目前的版本还不支持 hash join,但你可以配合应用端自己模拟出来,理论上效果要好于临时表的方案

参考资料:

  1. MySQL 四十五讲——到底可不可以使用join?
  2. MySQL 四十五讲——join语句怎么优化
  3. MySQL 四十五讲——join的写法
  4. MRR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mysql,数据库,join,算法,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