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须保证vue-cli的版本大于4.5.0,否则重新安装脚手架,可以用vue -V查看版本
2.输入命令vue create vue_test,选择vue3点击回车
1.下一代的前端开发与构建工具
2.优势:
1.开发环境中,无需打包操作,可快速冷启动
2.轻量快速的热重载
3.真正的按需编译,不再等待整个应用编译完成
3.创建过程
1.创建工程
npm init vite-app
2.进入工程目录
cd
3.安装依赖
npm i
4.运行项目
npm run dev
1.理解:Vue3中一个新的配置项,值为一个函数
2.setup是所有Composition API(组合API)“表演的舞台”
3.组件中的所有方法、数据等等,均要配置在setup里面
4.setup函数的两种返回值:
1.如果返回一个对象,则对象中的属性、方法,在模板中均可直接使用
2.如果返回一个渲染函数:则可以自定义渲染内容
5.注意点:
1.尽量不要与Vue2配置混用
Vue2配置(data,method,computed...) 中可以访问到setup中的属性、方法。
但是在setup中不能访问到Vue2配置(data,methods,computed...)
如果有重名,setup优先
2.setup不能是一个async函数,因为返回值不再是return的对象,而是promise对象,模板看不到returnd
1.作用:定义一个响应式的数据
2.语法:const xxx = ref(initValue)
(1).创建一个包含响应式的数据的引用对象(reference对象)
(2).JS中操作数据:xxx.value
(3).模板中读取数据:不需要.value,直接:{{xxx}}
3.备注:
(1).接受的数据可以是:基本类型、也可以是对象类型
(2).基本类型的数据:响应式依然是靠Object.defindProrerty()的get和set完成的
(3).对象类型的数据:内部求助了Vue3中的一个新函数——reactive函数
1.作用:定义一个对象类型的响应式数据(基本数据类型不要用他,要用ref函数)
2.语法:const 代理对象 = reactive(源对象)接收一个对象(或数组),返回一个代理对象(Proxy的实例对象,简称Proxy对象)
3.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是"深层次的"
4.内部基于ES6的Proxy实现,通过代理对象操作源对象内部数据进行操作
实现原理:
1.通过Proxy(代理):拦截对象中任意属性的变化,包括:属性值的读写、属性的添加、属性的删除等
2.通过Reflect(反射):对被代理对象的属性进行操作
new Proxy(person, {
get(target,propName)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propName)
},
set(target,propName,value) {
Reflect.set(target,propName,value)
},
deleteProperty(target,propName) {
return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propName)
}
});
1.从定义数据的角度对比:
1.ref用来定义基本类型数据
2.reactive用来定义对象(数组)类型数据
3.备注:ref也可以用来定义对象(或数组)类型数据,它内部会自动通过reactive转为代理
2.从原理角度对比
1.ref通过Object.defindProperty()的get与set来实现响应式(数据劫持)
2.reactive通过使用Proxy来实现响应式(数据劫持),并通过Reflect操作源对象内部的数据
3.从使用角度对比:
1.ref定义的数据:操作数据需要.value,读取数据时模板中直接读取不需要.value
2.reactive定义的数据:操作数据与读取数据:均不需要.
1.setup执行时机
再beforeCreate之前执行一次,this是undefined。
2.setup参数
1.props: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部传递过来,且组件内部声明接受了的属性
2.context:上下文对象
1.attrs: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部传递过来,但没有在props配置中声明的属性,相当于this.$attrs
2.slots:收到的插槽内容,相当于$slots
3.emit:分发自定义事件的函数,相当于$e
1.与Vue2的功能一致
2.写法
// 计算属性 简写形式 只读
person.fullName = computed(()=>{
return person.firstname+'-'+person.lastname
})
// 计算属性 完成形式 可读可写
person.fullName = computed({
get(){
return person.firstname+'-'+person.lastname
},
set(value){
const nameArr = value.split('-')
person.lastname = nameArr[1]
person.firstname = nameArr[0]
}
})
与Vue2.x中watch配置功能一致
两个小“坑”:
//情况一:监视ref定义的响应式数据
watch(sum,(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sum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
//情况二:监视多个ref定义的响应式数据
watch([sum,msg],(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sum或msg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
/* 情况三:监视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
若watch监视的是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则无法正确获得oldValue!!
若watch监视的是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则强制开启了深度监视
*/
watch(person,(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person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deep:false}) //此处的deep配置不再奏效
//情况四:监视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中的某个属性
watch(()=>person.job,(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person的job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deep:true})
//情况五:监视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中的某些属性
watch([()=>person.job,()=>person.name],(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person的job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deep:true})
//特殊情况
watch(()=>person.job,(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person的job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deep:true}) //此处由于监视的是reactive素定义的对象中的某个属性,所以deep配置有效
watch的套路是:既要指明监视的属性,也要指明监视的回调。
watchEffect的套路是:不用指明监视哪个属性,监视的回调中用到哪个属性,那就监视哪个属性。
watchEffect有点像computed:
但computed注重的计算出来的值(回调函数的返回值),所以必须要写返回值。
而watchEffect更注重的是过程(回调函数的函数体),所以不用写返回值。
//watchEffect所指定的回调中用到的数据只要发生变化,则直接重新执行回调。
watchEffect(()=>{
const x1 = sum.value
const x2 = person.age
console.log('watchEffect配置的回调执行了')
})
beforeDestroy
改名为 beforeUnmount
destroyed
改名为 unmounted
beforeCreate
===>setup()
created
=======>setup()
beforeMount
===>onBeforeMount
mounted
=======>onMounted
beforeUpdate
===>onBeforeUpdate
updated
=======>onUpdated
beforeUnmount
==>onBeforeUnmount
unmounted
=====>onUnmounted
作用:创建一个 ref 对象,其value值指向另一个对象中的某个属性。
语法:const name = toRef(person,'name')
应用: 要将响应式对象中的某个属性单独提供给外部使用时。
扩展:toRefs
与toRef
功能一致,但可以批量创建多个 ref 对象,语法:toRefs(person)
自定义ref
import { customRef, ref } from "@vue/reactivity";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setup() {
// 自定义一个ref——名为:myRef
function myRef(value,time) {
let timer
return customRef((track, trigger) => {
return {
get() {
track(); // 追踪数据
return value;
},
set(newValue) {
timer = setTimeout(() => {
clearTimeout(timer)
value = newValue;
trigger(); // 通知Vue去重新解析模板
}, time);
},
};
});
}
// let keyword = ref("hello") // 使用Vue提供的ref
let keyword = myRef("hello",1000); // 使用程序员自己定义的ref
return {
keyword,
};
},
};
作用:实现祖与后代组件间的通信
套路:父组件有一个provide选项来提供数据,后代组件有一个inject选项来开始使用这些数据
具体写法:
1.祖组件:
setup() {
......
const car = reactive({name:'奔驰',price:'40w'})
provide('car',car)
......
}
2.后代组件:
setup() {
......
const car = inject('car')
return {
car
}
......
}
1.isRef
2.isReactive
3.isReadonly
4.isProxy
什么是Teleport?—— Teleport
是一种能够将我们的组件html结构移动到指定位置的技术。
我是一个弹窗
等待异步组件时渲染一些额外内容,让应用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使用步骤:
异步引入组件
import {defineAsyncComponent} from 'vue'
const Child = defineAsyncComponent(()=>import('./components/Child.vue'))
使用Suspense
包裹组件,并配置好default
与 fallback
我是App组件
加载中.....
Vue 2.x 有许多全局 API 和配置。
例如:注册全局组件、注册全局指令等。
//注册全局组件
Vue.component('MyButton', {
data: () => ({
count: 0
}),
template: ''
})
//注册全局指令
Vue.directive('focus', {
inserted: el => el.focus()
}
Vue3.0中对这些API做出了调整:
将全局的API,即:Vue.xxx
调整到应用实例(app
)上
2.x 全局 API(Vue ) |
3.x 实例 API (app ) |
---|---|
Vue.config.xxxx | app.config.xxxx |
Vue.config.productionTip | 移除 |
Vue.component | app.component |
Vue.directive | app.directive |
Vue.mixin | app.mixin |
Vue.use | app.use |
Vue.prototype | app.config.globalProperties |
data选项应始终被声明为一个函数。
过度类名的更改:
Vue2.x写法
.v-enter,
.v-leave-to {
opacity: 0;
}
.v-leave,
.v-enter-to {
opacity: 1;
}
Vue3.x写法
.v-enter-from,
.v-leave-to {
opacity: 0;
}
.v-leave-from,
.v-enter-to {
opacity: 1;
}
移除keyCode作为 v-on 的修饰符,同时也不再支持config.keyCodes
移除v-on.native
修饰符
父组件中绑定事件
子组件中声明自定义事件
移除过滤器(filter)
过滤器虽然这看起来很方便,但它需要一个自定义语法,打破大括号内表达式是 “只是 JavaScript” 的假设,这不仅有学习成本,而且有实现成本!建议用方法调用或计算属性去替换过滤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