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为n(n<=300)的01串,初始情况下总共有t(t<=n)个1
你可以询问若干次,
当你询问的区间为[L,R]时,系统会等概率地从[L,n]和[1,R]里选取一个,
将区间的01翻转,翻转操作是可持久化的,即第i次的翻转会对第i+1次的询问生效
询问总次数要求不超过10000,
你需要在若干次询问后,输出原始的01串
特别地,当01串和询问序列顺序都固定的时候,系统随机的返回值序列也是固定的,
也就是说,不会出现ac代码重交wa了的情况
乱搞AC
官方题解比较复杂,这里是强行乱搞搞过去的,倒也没错,只是题解做得更优雅吧
搞过去了之后还看了一篇题解,感觉做法也挺好的
对于n=1的情况,直接输出答案即可
询问次数10000,串长300,所以每个位置可以问大概32次,
对于n>=2的情况,先问32次询问[2,n],这样[L,n]对应[2,n],[1,R]对应[1,n]
也就是[2,n]每次必翻,[1,1]有概率翻有概率不翻
这样翻32次,只取其中的偶数次来看,[2,n]一定不翻,[1,1]有概率翻,
试了16次,至少出现一次翻一次没翻的概率很高,那么
①如果b[1]一开始是1,总的1的个数是t,这16次只会出现t和t-1
②如果b[1]一开始是0,总的1的个数是t,这16次只会出现t和t+1,就求出了b[1]
后面求每位的情况也是类似,具体来说,
计[1,i-1]的1的个数为pre,当前无法确定第i位是什么,但是已知[i,n]的个数为suf
①如果b[i]一开始是1,那么翻之前为pre+suf,翻了[1,i]之后,总的1的个数为i-(pre+1)+suf-1
②如果b[i]一开始是0,那么翻之前为pre+suf,翻了[1,i]之后,总的1的个数为i-pre+suf
也就是询问的两种结果,一种结果一定是t,根据另一种结果是什么,去判断b[i]初始的值是什么
但是,这种情况下,需要保证pre和初始局面情况下前缀的1的个数相等,
所以,如果询问了32次后,[1,i]中1的个数pre和后缀个数suf之和(即a[32])与t的个数不等,
说明前缀被翻了,这个时候应该不断重试两次直至总和为t,
也就是,保证后缀没翻的情况下,前缀再被翻回来
而对于前缀01个数情况相等的情况,不会影响上面的两个式子的值,不会影响第i位初始的答案
一开始写的是固定下来询问[i,n]的次数,然后只用第偶数次的结果
询问16次wa3,24次wa9,30次wa86,32次超次数上限,
后来改成偶数次数、奇数次数的结果(奇数次数的时候[i,n]一定被翻)一起考虑,
此时,询问30次时,还是wa86
最后,加了一个剪枝,也就是,对于当前[i,n]偶数次的询问,
如果已经问出了两种不同的值就break,然后就ac了
最后,看了下ac链接里各样例的询问次数,
把询问10000次降到了4000次, 真·纯纯期望次数
一开始学弟提了一个询问[1,i]32次的方法,
也是先询问[1,1],[1,2],...,直到[1,n]
但是这个做法有个问题,由于后缀是未求出的,并且有概率翻转
那么,如果询问[1,i]的时候,[i+1,n]中01的个数相同,就无法区别是否翻转,
也就是有了后效性,所以被否掉了,想了一下怎么修
于是,把翻前缀改成翻后缀,也就是把已经求出来的翻了,
这样前缀01个数相等的时候,并不会影响没求的数的正确性,因为没求的数没有翻过
并且能够根据前缀和后缀的1的个数推出,也就有了上面的做法
https://www.cnblogs.com/Kobe303/p/16749590.html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rep(i,a,b) for(int i=(a);i<=(b);++i)
#define per(i,a,b) for(int i=(a);i>=(b);--i)
typedef long long ll;
typedef double db;
typedef pair P;
#define fi first
#define se second
#define pb push_back
#define dbg(x) cer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