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

原创:落眉。

一直认为,考试是为了检查平时学习的掌握情况,所以并不认同在期中、期末考前狠命复习争取好成绩,那样无法体现真正的水平。

学习就像盖房子,打好地基,用心搭好框架,才能抵抗大级别地震。靠最后时刻加大强度复习,快速掌握需考知识,这种速成大法让我想到现代养殖业,一头猪从问世到牺牲,五六个月时间就够了,因为它们吃着人工合成的饲料,大量的激素,让它们像吹汽球一样长长长……

以前养猪,吃着天然的东西,养个一年也才一百来斤,那时的猪肉煮汤叫一个甜,炒菜叫一个香,现在,部位不好的地方都能整出微微的酸味来,完全没有可比性,差别在于这肉是用时间去长的还是用激素去长的。

日积月累的学习,就像以前盖房子砌泥墙,泥水师傅一锤一锤地打在松散的石灰泥沙混合物上,把它们筑成坚不可摧的墙,每一步都只能稳打稳扎,不可偷工减料。学习也是如此,旷日持久的坚持,保证每天一点进步,才能真正把所学变成自己的东西,长成自己的骨血。临近考核前,加班加点的恶补是可以让成绩看起来比较美丽,但也会营造已经学好了的假象,很多东西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靠快速记忆的东西终归是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的,基础不牢,往往容易地动山摇。

虽不主张考前为了成绩恶补的功利性目的,但考前全面复习也是需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查缺补漏,发现学得不够扎实的地方或遗漏的地方。

关键是如何去补漏?之所以会形成薄弱的漏缺,都是有必然因素的,一定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去填补。

对于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地方,比如错别字这种识别型的错误,我觉得最好是给孩子讲解词句的意思,每个词每个句代表什么意思就决定了应该是用哪个字,我们中文最有意思的就是内涵丰富,可以细细咀嚼玩味,如果你能驾驭文字,绝对会发现其乐无穷。

之前文章有说过木耳和耳目如何做到不混用“木”“目”,理解词义是关键,又如前几天小宝把“参加”写成“参家”,如果告诉她参加的“加”应该是这个加,而不是那个“家”,她就算能记住这个也可能记不住下一个啊,毕竟大脑这个硬盘容量是有限的。应该让她知道参加的“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加”就是加入到某项活动或东西里来,原来是不存在的,是加进来的,所以应该是加减的加,而不是家庭的家。记得我小学读书时候,真的极少会写错别字的,靠的也不是记忆,靠的都是理解词义。

如果是理解型的知识点,我会用专项练习,比如小宝对于需要用减法的应用题,时不时就会误用成加法,她又不是不理解,每次一听题马上能告诉我正确答案,一列式就错。对此,我只能通过让她连续重复练习同类型的题(我喜欢直接拿生活中的东西举例出题,那样更接地气,易于让娃理解),重复训练的过程中,很自然而然地Ta会自己提取出公式在脑中形成模型,这样的强化训练对于一般孩子想忘记也不容易。

教娃真的是件费心的事情,曾有人说绝大多数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耗尽心血或用无数金钱堆起来的,确实是那样。不过呢,教娃的过程中,有时我们大人大脑灵光一现,就可能把当年死活不会的东西给悟了,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就像前些天教儿子数学,突然发现自己会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了,当年顾着玩乒乓球,课都没听过,一直蹩脚到高中,也不知是哪顿饭把脑子给补了。

-----------------------------------------

再多几年就四十的女人,

非教育专业,不写高深的理论,

只知道孩子的养育是一件非常具体的事,

记学习和生活琐事,写真实粗粝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