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爱情

20号,和爸妈去看了《你好,李焕英》。剧中贾玲奔跑那段儿,还有和张小斐喝酒那段,看哭了我。其余整部戏下来,感觉喜大于悲。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贾玲和方磊唱的片尾曲《依兰爱情故事》。那几句“活着是你的人儿啊,死了是你的鬼儿啊,你想咋地儿就咋地儿啊!”,是我这两天时不时挂在嘴边上的。

歌词和曲调儿带有淡淡的忧伤,据说也是方磊在病房里偶遇一对老年夫妇,即兴创作的,仅仅用了半小时的时间。

女儿说我怎么会喜欢这种带有哀伤的歌?

我想说,这首歌折射出了老一辈的爱情观,认定了,就是一辈子!

不知道我们的下一辈会是什么样的爱情观,只知道在我们这一辈,离婚率是个只升不降的趋势,民法改革也拯救不了它!

而在我们老一辈,就拿我父母这辈来说,离婚的概率,要小很多很多!

我爸是南方人,知青下方时认识了北方人的妈妈,我曾经问过妈妈,她怎么会找到爸爸的?妈妈的回答很简单:两个人的行李搬到一块儿,就在一起了!

我也问过爸爸,他的回答更简单:别人都结婚了!

爸爸并不是妈妈的理想型,五官不差,只是个子不高。所以,妈妈在我和妹妹找男朋友时,唯一的要求就是“个子高点儿”!

身为南方人的爸爸,没有南方男人的家务勤劳,却染上了北方人的大男人主义。家里的买菜烧饭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妈妈做。爸爸也会做,可是做不好。一旦妈妈说了他,他就撂挑子不做了。

生活中,爸爸对妈妈关心也不多,妈妈关心他,他还嫌弃妈妈啰嗦。他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喜欢吃肉的他,自己会去买些烧来吃。

我感觉,我爸就是个独行者的角色。他其实不用结婚,独立生活或者更适合他。小时候,爸妈在炕头打架,那也是我印象中唯一的一次打架,他们也谈到了离婚,但是后来不了了之。

1993年我们回到南方后,好多次妈妈都被爸爸的臭脾气气的回了北方。而当时相隔千里之外的父亲,似乎是距离产生了美。还时不时的,会关心下远在北方的妈妈。两个人就这样磕磕碰碰走到了今天!

而这样的感情,在我看来,我们这一辈是不可能维持这么久的。至少,我自己是不接受父亲这种脾气的。

我又想起了我大姨,妈妈她们家是六姐妹。大姨最大,妈妈排行老三。外公外婆去世的早,大姨是带着妈妈这五个妹妹,嫁给大姨夫的。所以,大姨也算是半个爸妈。年轻时的大姨过得很辛苦,生了四个孩子,大姨夫脾气也不好,还喜欢喝酒,一不顺心就会动手打人。在我们现在看来,算是家暴了。可大姨大姨夫也这样过了一辈子。

妈妈参加工作后,时不时的会寄钱给大姨补贴家用。在妹妹出生的时候,我也在大姨家待过两年。那时候表哥表姐都大了,大姨夫虽然脾气不好,但他很疼我。

就像我爸,虽然脾气也很臭。但是他会打算着过日子,从小我和妹妹就不缺吃穿。等到长大了,爸爸也存了一笔钱,买了一套房。

妈妈对爸爸埋怨了一辈子,也过了一辈子;大姨对大姨夫迁就了一辈子,也过了一辈子。那句“活着是你的人儿啊,死了是你的鬼儿啊”的爱情,留在了父母的那一代。

而在我们这一辈,不能说没有,但是不多了!

我和老公之间,没有说过什么山盟海誓。在我们看来那些好多都是空话,因为看过太多的信誓旦旦,到最后还是分道扬镳。

再好的话,不如行动来的更实际些。毕竟,说一句话只要几秒钟,而实现一句承诺,有可能需要一辈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一辈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