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陌生人回家?她也太胆大了

想象一下,走在街头,如果有陌生人过来搭讪,你会是什么反应?

相信很多人会和飘飘一样,下意识闪躲和拒绝。

闪躲,维持生理上的安全距离。

拒绝,保证心理上的安全距离。

这是大部分人的社交常态。

面对陌生,我们习惯用冷漠当子弹,把一切不安全的因素隔绝开来。

可偏偏,有人试图打破这局面。

不仅要和你聊天,还要跟着你回你家聊天。

说的是最近开播的一档纪录片——

《可以跟你回家吗》

(以下简称《跟你回家》)

《跟你回家》的设定很省钱。

节目组在街头寻找准备回家的路人,通过支付车费的方式,换取一起回家里取材拍摄的机会。

设定听起来也很“危险”。

跟人聊天还不算完,还要一脚踏入受访者的私密空间聊天。

果然,节目一开始在寻找受访对象的环节就困难重重。

单是说要问几个问题,都无法留住路人的脚步。

还没说完呢

等我说完啊

更别说切入主题,提出“可以跟你回家吗”。

一个个要多抗拒有多抗拒。

这个不方便

不太好

算了算了吧

有时在街头蹲守两个多小时,才能找到了一位愿意打开家门的人。

第一位接受采访的,是一个刚打完游戏从游戏厅出来的女生。

女生刚听到节目组跟回家的请求,脸上写满:这怕不是疯了吧?

震惊之余,下意识拒绝。

后来,女孩耐不住节目组一再商量,打电话征求了一下家人的意见后,把节目组带了回去。

在回家的路上,节目组问及女孩的父母,女孩很是淡然:爸爸不在国内。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病逝了,爸爸也已经重组家庭,女孩从7岁开始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提及爸爸也没什么印象,平时一直不在身边,又几乎没有交流。

女孩过生日,爸爸也不说什么,直接发个红包。

听到这些,节目组“火上浇油”,问,你会觉得自己有点可怜吗?

女孩倒也没有陷入悲伤里,反而说:更多的是开心的地方。

(因为有)世界上最好的奶奶

在这祖孙二人身上,似乎没有我们看到的常规的“隔代抚养”的问题。

奶奶很是新潮。

不爱看些婆婆妈妈的电视剧,闲下来就看看谍战片。

习惯晚睡,睡前爱听高晓松的《晓说》。

节目组听到这个很是诧异,“奶奶可以啊”。

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不似平常老一辈靠跳广场舞打麻将排解,而是喜欢看小说。

祖孙二人相处过程中也没有什么代沟,说是祖孙,其实更像闺蜜。

女孩爱打游戏,奶奶从不阻拦。只是觉得女孩子晚上去网吧不安全,专程打电话让儿子给孙女买了台电脑安在家里。

奶奶的唠叨抱怨,女孩都耐心倾听。

爷爷奶奶两人在部队认识结婚,提及当年,奶奶忍不住提到房子的问题:

75年转业到现在房子还没解决

女孩在旁边听了嘿嘿笑,这个话题奶奶天天都要跟她叨叨一遍。

看下来就会发现,女孩的善于倾听应该是受奶奶的影响。

奶奶也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她从来不拿很多老一辈那些老旧的婚恋观来要求孙女。

女孩的感情经历,奶奶也都一清二楚。

就连暧昧的男生发来了微信,女孩都会向奶奶征求意见:这种该怎么回复。

失败的感情经历在奶奶看来只是还没遇到合适靠谱的人。

(前男友)四个有伐?

每天发生了什么新鲜、好玩的事情,又有了哪些有趣的段子两人睡前都要凑在一起聊一聊。

女孩的乐观、开朗,来自于奶奶给的开放包容的爱。

不患得患失,是因为奶奶给了足够的安全感。

而第一期节目里采访的另一个财务小姐姐,她的前进,大多是自己在摸索。

节目组问可不可以跟着回家,女孩先是犹豫,最终,因为同情下雨天已经蹲守了两个小时的节目组而动摇。

去的路上,她仍然满是局促,绞着手指说“主要是住的地方也不是很好”。

小姐姐家在江苏,独自一人来到上海打拼。

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租房只有3000的预算,想要保证足够的个人空间,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房子的质量。

虽然独门独户,但遇到恶劣天气还是会受到影响。

坏处就是 有时候会有点漏雨

住宿条件虽然一般,整体没办法改善,心里也会在意这件事。

同事没有 基本上没有

就是平常不大找人来

因为你也看到了比较乱

有一点介意

所以你们说来我也很尴尬

但也没有凑合,还是在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

房子墙壁有些掉皮,她就买了涂料自己刷墙。

家里备了一个工具箱,连热熔胶枪都有,家里什么东西坏了,就自己动手修。

电脑出了问题,CPU和显卡这些女孩子听起来都头大的问题,她也能解决。

谈及上一段感情经历,小姐姐眼眶红了一下。

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双方父母聚在一起聊,结果不欢而散。

男方的爸妈因为女生不是本地人,觉得女生是高攀;女生父母因为男方家里态度实在太恶劣,也不满意。

恋爱上的挫折,反而让她看清,为了安定下来而决定结婚本身就是本末倒置。

她因此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她买了好多户外运动的装备,周末闲着就会和驴友们约着去参加各种户外运动。

参加了不少比赛, 墙上挂了大大小小好多奖牌。

参加香港的一个户外运动项目,100多公里,历时28小时,她也咬牙走了下来。

虽然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是她却一直在摸索着前进。

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活成自己最好的样子。

虽然这个节目刚刚在国内出现,但其实这个节目形式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2014年,日本东京电视台就已经开始做这个节目,豆瓣评分高达9.5

(以下简称《去你家》)

日版还设置了观察嘉宾来观察访问过程。

2月份的时候,节目组还曾把金在中请来当观察嘉宾。

嘉宾被请来,也没有得到太多镜头,大多时候都是出现在屏幕的左右上角的小框里。

镜头对准的,是受访的路人。

有喝到微醺的笑容甜美的残障儿童教师美久。

爱笑是因为哥哥说她笑起来很灿烂、很可爱。

因为哥哥的表扬,美久就每天都笑着为自己加油打气工作。

可,笑容的背后还藏着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美久的哥哥就是残障人士。

哥哥善良、细心,总是先人后己,却因为一场流感在美久的生日会不久后去世。

哥哥去世后,美久很受打击,也常常自责。

“因为我一直是被哥哥爱着的,今后我也要好好爱别人”,怀揣着这种想法的美久,选择了做一名残障儿童教师。

通过去帮助曾经和哥哥一样的孩子,去试着让自己慢慢走出来。

还有随着季节变化调整手办的位置的60岁的伊藤。

伊藤一个人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公寓住了十年。

每月领着25万日元的工资,房租每月75000日元(约4500RMB),剩余的钱就用来喝酒吃饭,过一天算一天。

看起来颓废不上进,其实只是因为乐意。

伊藤一辈子换过很多次工作,涉及的领域也是五花八门。音响师、明星经纪人、酒吧老板、酒保、保险业务员、关东煮师傅、韩国料理师……

换工作不是因为能赚多少钱,只是因为对未知的领域、未知的世界感兴趣。

不做做看的话,就不知道不是吗

也有20岁的大学生兼陪酒女郎,里央。

里央口才很棒,有点人来疯的感觉,看了那么多期节目,只有她和摄影师聊得最嗨。

聊起准备整容的话题,摄影师接话:你不整也完全没关系。

里央手指一指:你很懂啊。有趣又没有过于浮夸,看得观察嘉宾也跟着直乐。

但里央做的选择,很多人可能都无法理解。

选择做陪酒女郎,是因为可以赚钱,又可以喝酒,最重要的是很开心。上大学也没有在认真念书,考上大学只是为了让爸妈放心。

考进什么大学 那就是达到目标了

目标完成了,也有了更开心的工作,所以几乎已经不进校园,也没有想要毕业。

但镜头一转,摄影师在她家里发现了很多跟医院相关的东西。

原来表面上看不出有任何异常的里央,一年前被诊断出患有子宫癌。

嘉宾和摄影师大吃一惊,但里央袒露出患病事实之后,却没有心情低落,气氛也没有因此变得凝重。

里央还是笑着谈她的计划,因为还想有机会要孩子,所以没有选择摘掉子宫。

陪酒女郎的工作也没有辞去,工作对她来说反而是发泄压力的一种方式。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受访者的故事,嘉宾和记者都显得很冷静,不对采访对象做预设。

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不加粉饰。

也因而有网友评价说——

这真的是对存在主义最好的诠释了。

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展现出受访者的吃喝拉撒、鸡毛蒜皮、波涛汹涌……

镜头摇转,呈现在眼前的,是光线亮丽的社会背面后,每一个不加粉饰和遮掩的渺小又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去你家》作为一个观察节目,它展示了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

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

在你我不曾看见的角落、未曾涉足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轨迹。

它也在展示一种生活态度——

原来还有人在这样生活。

节目组曾经拍过一个开拉面铺子的母子,老板租了个地方,每天夜里摆摊去卖拉面。

拉面摊虽然小,却被他做出了花样儿。

他在客人闲聊的间隙,会带上自制的小工具,给客人出个小问题,答对了,就送个鸡蛋。

有时候谜底是歌名,而歌曲,是他自己的。

看起来和作词一点都不搭的老板,有一个自己的作词本,叫“梦想笔记”。

作词是因为想要自己唱歌,而这个小爱好被他从高中坚持到现在(37岁)。

高中的时候他作了一首词,叫《梦的足迹》,是他一直都比较喜欢的,歌词在如今看来也算是他的写照了。

为了自己的梦想离开了家

寒冷的晚风让我寂寞

我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 直到能看见光明

老板的梦想是能开一家自己的拉面店。

最初他在别的拉面店打工,是个纯新手。

做煎饺子的时候,每次都煎反了

想要自己独立,就辞掉了在拉面店打工的工作,开始摆摊卖拉面。

每天夜里出摊,凌晨到家,全年无休。

但即便如此,每月营业额120万日元,净收入也只有20万(约12620RMB)。

距离开一家自己的店,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但,让人很感动的是,在时隔一年半之后,2018年的9月份,节目组又再次去拜访了拉面摊老板。

这时他已经攒钱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拉面店。

拉面店依然做的很有趣,不仅拉面种类增多了,还设置了隐藏菜单。

开了拉面店之后,老板并没有停止摆摊。

拉面店从早晨十一点开到晚上十点,店铺关门之后,老板又会开车去摆摊到凌晨四点。

2019年3月份,节目组在半年后又一次拜访了拉面店老板。

此时老板已经决定要开一家新的店,拉面摊就做到三月底为止。

这也是很吸引飘飘的一点。

它在记录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展现给我们的都是节目组事先无预设的随机事件,所见所闻都不可控。

每个采访者,都是一个小点,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前行。

节目组又通过再次拜访,把点连成线,告诉我们,你看,他并没有停步不前

看到普通的人通过努力得到生活的回报,对还在挣扎的普通人而言,就算是莫大的鼓励了。

但其实,《去你家》又不止于此。

此前飘飘曾写过一个节目——《和陌生人说话》。

通过和陌生人对话,来展示这个真实世界的魔幻故事。

节目的采访对象都“不平凡”——杀人犯、酒鬼、杀马特教父、整容女、神女、PUA学员……

看似和《去你家》差不多,都是打开受访者的心理防线。但,它其实更多的是事先有做准备的定向沟通。

如果说,在《和陌生人说话》里,陌生人在采访中渐渐袒露心底的秘密的过程,让我们看到的,是人性。

而《去你家》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人间

节目里有年过六旬的老人,是二十年不扔垃圾的“宅在家里的始祖”。

也有没有子女一辈子到处旅行的恩爱夫妻。

有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也有普通人平静生活表面下曾经的波澜壮阔,更有我们不曾接触的边缘人的人生故事。

而在这形形色色的人间,节目始终保持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态度。

不打扰、不介入、不评价。

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毕竟,在这人世间行走,无论如何,皆有因果,无关对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陌生人回家?她也太胆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