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65)

        《四圣心源》精要(65)

                      黄岐之

                    “血脱”

[摘录1]  肝藏血而性疏泄,血病则脱亡而不守。未脱之先,温气虚亏,凝瘀不流。瘀少则结积而不下,瘀多则注泄而莫藏。凡便溺流漓,崩漏不禁,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阳虚而木陷,血瘀而弗容也。

[意义]  肝藏血而性疏泄,血脱亡而不守为病。血没有脱之前,温气虚亏,凝瘀不流。瘀少则结积而不下,瘀多则注泄而血不藏。凡便溺流漓,(血)崩漏不禁,紫黑成块,腐败不鲜,都是阳虚而木陷,血瘀而不容纳。

[感悟]  肝藏血,其性主疏泄,血脱是阳虚而木陷,血瘀而不容纳。瘀少则结积而不下,瘀多则注泄而血不藏。

[摘录2]  盖木性善达,水土寒湿,生气不达,是以血瘀。木郁风动,疏泄不敛,是以血脱,而肺血之脱亡,较多于肝。肝血下脱,则遗泄于便溺;肺血上流,则吐衄于口鼻。以血在下焦则宜升,而既升于上,则又宜降。降者,肺之所司,缘肺金主收,收气盛,则血降;收气不足,则血涌而上溢也。而肺血之上溢,总由阳明之虚。以血秉木气,但能升而不能降,升而不至于上溢者,恃肺金之善敛。肺金之收敛者,胃土之右转也。

[意义]  由于木(肝)性善达(顺达),水(肾)土(脾)寒湿,生气不达(顺达),因此血瘀。木(肝)郁风动,疏泄不敛,因此血脱,而肺血之脱亡,较多于肝(血)。肝血下脱,则遗泄见便(大便)溺(小便);肺血上流,则吐衄在口鼻。血在下焦则宜升,而既升于上,则又宜降。降是肺之所司(主持),由于肺金主收,收气盛,则血降;收气不足,则血涌而上溢。而肺血之上溢,总由阳明(经)之虚。以血秉木气,但能升而不能降,升而不至于上溢是恃(依赖)肺金之善敛。肺金之收敛是胃土之右转。

[感悟]  血瘀是水土寒湿,肝木生气不顺达。木郁风动,疏泄不敛,因此血脱,而肺血之脱亡,较多于肝。肝血下脱,则遗泄见便溺;肺血上流,则吐衄在口鼻。由于肺金主收,收气盛,则血降;收气不足,则血涌而上溢。以血秉木气,血能升;肺气主收,血能降。血升或降是依赖肺金之善敛,而肝升肺降(金克木),肺随胃降。

[摘录3]  血盛于肝脾,而虚于肺胃,其脱于便溺,则由肝脾之寒,其脱于口鼻,或缘肺胃之热。而阳衰土湿,中气颓败,实为脱血之根。若专用清凉滋润,助阴伐阳,以败中气,人随药殒,百不一生。此非血病之必死,皆粗工之罪也。

[意义]  血盛在肝脾,而虚在肺胃,血脱在便溺,是由于肝脾之寒,血脱于口鼻,或由于肺胃之热。而阳气衰土(脾)湿,中气颓败(衰落),实为脱血的本质原因。若专用清凉滋润,助阴伐阳,以败中气,人随滋阴而亡,百人没有一人生。这并非因为血病而必死,都是粗工庸医之罪过。

[感悟]  血脱在便溺,是由于肝脾之寒(肝阳脾阳之弱,气升不顺),血脱于口鼻,或由于肺胃之热(肺阳胃阳之弱,气降不顺)。而阳气衰土湿,中气衰落,为脱血的本质原因。若专用清凉滋润,助阴伐阳,以败中气,人随滋阴而亡。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圣心源》精要(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