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孤独而死,精神却可以接力——品读《诸神的踪迹》

中国的神话温暖浪漫。中国的神,很多都不是天生的,他们只有为人类做了大贡献后,才升格为神。如伏羲、黄帝、炎帝等等。我们在意的不是他们的体魄、外貌,而是他们的精神与灵魂,他们存在的意义。所以中国的神,从来不凶残地对待大地上的子民,如果凶残,那就是恶神,得不到崇拜。

神话的意义不在于是否真实解释这个世界,而是借助想象让人与世界建立紧密联系,抵消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并探寻生命的意义,找到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中国人更在意神灵内在精神的伟大。

我们中华文化传承到今天,起点就在上古的神话中。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等,都显示中国远古先民勇于开拓、战天斗地、反对侵略、晓勇善战、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几乎每一个神话里,都传递着这种精神。故事很小很短,没有讲什么道理,可是一切尽在其中。一直滋养到我们现在,而且还将继续滋养下去。

书中讲述的每一位神,每一位神的踪迹,都是现代人的精神指引。比如第一章讲盘古与女娲的传奇后,作者说了这么一句话:在创造世界与人类的工作上,中国的造物主,似乎没有神圣的背景。他们靠着努力与勤奋,成就着自己的使命,最终功成身退,化为山河大地。在第七章中讲到帝喾,作为少见的无征战纪录却流芳百世的帝王,作者由衷感叹:多灾多难的历史上,和平只是两场战争中间短暂的喘息,人们更向往无为而治、岁月静好、自然而然。而在十五章中,面对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作者则发出这般感慨:他们是完全独立的人,有着自由的心,也许是中国最早的 " 知识分子 "。古人把他们这样的人,称作高士、隐士。屈原、陶渊明、苏东坡,代代有人用诗文来吟诵他们的高风亮节。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而这些人,又成为后来人吟诵并神往的对象。人会孤独而死,精神却可以接力。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天不是神,天塌了人可以补上;大海不是神,淹死人可以填;太阳不是神,人可以追逐太阳;太阳多了害人,人可以射下来;月亮不是神,人可以飞上月亮;山挡路,人可以搬走等等。然而在西方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我们中国的神话里,火是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面对末日洪水,西方人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我们中国的神话里,我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与灾难作斗争;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纵览所有西方太阳神的神话你会发现,只有我们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的,夸父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这些神话里,传递给我们的是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绝不畏惧自然的强大、决不停步、决不放弃、决不屈服,也是“倔强”、“不止”的精神,夸父逐日不止直至渴死,精卫死后仍填海不止,愚公挖山不止直至大山搬走,大禹父子两代治水不止直至洪水消退。

这就如同书中第五章讲少昊时候,谈到青年颛顼,在少昊那里一住就是十年,到二十岁决定返回中原,回去的时候,他把少昊给他的琴瑟投在大壑的深处。或许是想做个记号,如同在大海里留一个航标,方便日后再来吧。因为多年之后,有船只从这里经过的时候,还能听到这片大海的底下传来动听的音乐。

《诸神的踪迹》整理的是远古的神话,所拨动的就是湮没久远的琴弦,当读者翻过,通过书中的画面,听到书页深处传来的动听的音乐。从某种方面来说,一个民族的神话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这个民族的整个精神的风貌。勇于抗争,不怕输,更不会服,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的信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会孤独而死,精神却可以接力——品读《诸神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