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基层看病就如脚踩钢钉

基层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基层的医疗又是什么样的?深处其中的人才能明白,才能懂。

从三甲医院规范化培训抱得满腔热血来到基层,想救死扶伤、想减病痛、存民医情,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泼了一身凉。

站在基层大多数医生的角度,都是以挣钱为主,不以挣钱为目的的医生可能是刚毕业没多久的新人、要么真的很有自我原则有大爱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大多会因看不惯这潭污水而选择远走高飞,这也是留不住人才的一面,待遇不好,就挣黑心钱,多开药、过度医疗,从而实现买车买房,一点也不光明,这样的利益群体有好多,当然这样的医生也不是一开始就以挣钱为目的,其中有很多因素:

1、目前基层的就医环境是长期以来医患之间博弈的结果(具体后面会讲到);

2、基层待遇不高,单位需要自营,业绩不好领导会施压、同事会排挤还会碎言碎语;

3、疾病治疗时间超过3天,在病人及家属眼里这个医生医术不行,久而久之门可罗雀,而其他医生的门口门庭若市,这样的心情冷暖自知;

4、生活所迫,等等。

就是因为这些因素,治病救人就有很多种不一样的组合,能量正的在治病救人的基础上多为患者着想,规范些也合理些治疗;心狠的呢,也就在用药用量及多方面可能就多点,当然这个只是猜测,也可能每个人所考虑和经历的不一样,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挣违心钱的人还是少数。

站在患者的角度,感冒啥的一天就要好,效果好,药效强、猛可以,根本不在乎长远的控制与利弊,如果感冒治疗3天不好转,仍然发热,那么就失去对医师的信任,再也不找这位医师看了,对医师的成长有大影响,空有一身好本领,实际情况跟理论还是有很多差别的,大多时候理论在基层无那么明显用武之地,要的就是疗效。

很多年前,很多老师就戏谑基层治病就是“三素一汤”(指维生素、激素、抗生素,一汤指氨基酸之类的),当年也很嘲笑这种治疗模式。

但深入基层后才明白,为何会出现被嘲讽的“三素一汤”,因为基层真的缺医少药,有的药就那么几种,不用这些用什么呢?基层医生难啊,频率少的药容易过期,过期就亏损,成本就高,成本高就下次不进这样的药,这样的药不进那么医生也就无药可用,只能用那么几种药;还有个原因就是药物在基层就是各种限制适应症,没办法用,理论是一套,医保报销又是一套。

不断的医疗改革,决策高层根本不懂这些,不在这个圈子根本就没办法获得核心的矛盾所在,医生很多时候会适当满足患者需求去治疗疾病,这就是实情,也不能怪医生,医生也是受害者,夹在中间如何生存,就只有自己把握这个度了。

业绩不好领导压,效果不好患者踩,请问换做是你会如何选择?

无非就那么几种:转行、适应和淘汰,社会就是这么残酷,根本因素不在自己却承受了脚踩钢钉之痛,而每位医生祈祷的是在自己工作生涯中钢钉不要穿过鞋底直扎脚板!

你可能感兴趣的:(1.2 基层看病就如脚踩钢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