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绿肥红瘦

图片发自App

水木清

她的一生像是一次极限运动,从最高到最低,用尽了一世的光阴。

她的一生,也曾有最美的生活,“红烛金帐,翠柳浓烟”;也有过窘迫活法“饮尽残酒,树倒影散”。她的梦里有诗有雨有落花,她的梦里无痛无苦无离乱。

她嗜酒,在诗文里经常见酒的身影;也好文,一首《如梦令》就名动汴州。她是那个时代才情艳艳的绝代佳人,袖口轻吐便是一个落日融金的繁华盛世。

提起宋朝人们只想说北宋,而南宋,像是对美人迟暮的喟叹,每谈一次,就是对它的一次感伤。

“岁币”、“檀渊之盟”、“暖风吹,酥人儿醉”,人们总说,偏安一隅之间,难有大才。谈起这个朝代,也总有种秋雨般粘稠感,像是在谈论一个久病不愈的人,可气可叹可恨。

而忘记了生活于此的人们不全是软弱的,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对复兴深入骨髓的陆游,也有“三呼过河”而眼不能寐的宗泽老将军,更有让我既佩服又心疼的千古第一女诗人——李清照,她的才情和命运皆让人感到惊叹。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出生于一个北宋士大夫之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朝中位居高位,师从苏轼,且与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过从甚密。想来,在李清照年少时,家中一定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样人文熏陶下成长的女子聪慧颖悟,才华过人。

虽然年少时就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名满京城,但也如同所有的小女子一样有多愁善感、有闲愁闺怨、有天真烂漫,“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记录闲暇时分的游玩,虽然那个时代对于女子的教育旨在培养一个大家闺秀,但也有它的进步之处,宋代是鲜有的开放夜市的朝代,她不只是在闺阁小楼间徘徊,也曾别语盈盈,欣赏黄昏里月夜下的暗香浮动。

而后娉婷袅袅的她“归于赵氏”,成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妇人”,如果单单是“相夫教子”,遵循三从四德,这样会使我们损失一个不朽的“婉约派”代表,婚后的她是丈夫赵明诚的“举案者”,也是“添香人”,夫妻俩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这是清照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我想那时的她是幸福的,得遇良人,从此死生契阔,人们说“一个人的灵感迸溅于最开怀时”,那时的她,佳作频出,一首《醉花阴》便轰动于这“男子专有世界”,深得京城士大夫传颂。如果说,历史就这样缓缓往前走,李清照也就是朱淑真,薛涛之流,别人谈起来,就会说,女流之辈,只诉闺怨之情罢了。但历史的车轮翻天覆地一番,换了人间,也许冥冥之中有苦难的滋养,才能成就李清照在词学史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幸运还是不幸呢。

公元1127年,历史把施舍给人们的太平盛世毫不留情的全数收回,老赵家被一锅端了,大约3000多皇室子弟和重要大臣被俘,徽钦二帝被活捉,押往北方,宋朝江山显现了无人承继的势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乱国何以兴家,这时候朝廷出现了“官荒”,又想起了曾蒙冤受屈的赵挺之一族,这年八月,赵明诚被启用为知江宁府兼江东副使,需要从青州出发,他们夫妻两的收藏之丰,不能尽带,“去重器,去书,去画,尚余十五车”战事紧迫,赵明诚只好只身到任,只余李清照携带辎重收藏随行,她是小女子,也是亡国遗民,一路上跋山涉水,追随其后,车驾走了五个多月,无法想象一个小女子是怎样在一片动乱中保得辎重,才不被乱军侵扰,老天还是眷顾她的,终究安全到达。

期间青州城陷,剩余书画、文物、书籍被毁。

消息传到时,夫妻俩相对默默,于世绝望。

在苦苦支撑的那些日子里,李清照常常登上白雪茫茫的城墙上远览以寻诗,那时的她“顶笠披蓑”,一袅楚腰踏雪执梅,定是胜人之姿,但寒冷的天气也没有湮没她的一腔热气,“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这样读来,那时她的悲愤心情并不必“栏杆拍遍”的辛弃疾少。

亡国孤鸿,应是恨比天高。
图片发自App

1129年,李清照从此成了寡妇,丈夫没了。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人的脾性:“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李赵夫妇生活清苦,战争之前致力于金石收集,无贪无贿,常常自嘲葛天氏之民,在板荡之际尽职尽责,力尽所能于乱世中为国家和人民出力,然而却被人污蔑为“颁金”。生活现实苦难,但不屈的还有人心,无奈之下,李清照只好收拾所余收藏孤身追随帝踪,希图投进朝廷,一路上收藏又有不少遗失。也许上天睡着了,但偶尔也会睁眼,“颁金”之言最终澄清,清照得偿所愿。

在追随皇驾的日子里,李清照无依无靠,曾经如削春根的手指也变得干裂,那双手曾被赵明诚握着一起翻阅古籍,也曾落笔写出轰动京都的诗篇《如梦令》,如今却拿不起一只碗了。

就在那时,最最脆弱的时候,张汝舟走进了她的生活,我想,时年四十的她不是追随所谓的爱情,毕竟,除却巫山非云也,也许她只是想在午夜梦回时有个人可以搭话,或是在余生中有个人一起搀扶。

于是她再嫁张汝舟。

婚后数日,张汝舟对她和赵明诚的金石表现出无限的兴趣。当发现她的书画金石实际并无多少时就对李清照谩骂,甚而拳打脚踢,本来李清照就人比黄花瘦,哪里经得住这虎狼之欺,李清照在忍受三个月之久且劝说无果后,选择了报官,当然报官的理由不是家暴,而是张在一次谩骂中失言说出自己“谎报参加科举考试的次数来骗取官职”,后经官府查实张被编管柳州的惩处,李清照也因连坐罪入狱,虽后来经亲朋援手只入狱九天就获释。但还是给李清照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她身心疲惫,作诗“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那是1132年,那一年的遭遇让李清照凉透了心。至此半生孤独。

却对于后半生也有了自己的打算,她绝不会依附于任何一个人,如果此生注定孤独,那么历经沧桑后也不再害怕。因为之前已经经历繁华灿烂,如果有过夏花般绚烂,那么也能忍受秋叶的静美。这也许得益于那时李父的良好教育和她的自身博识。

她的思想没有被禁锢过,所以她不只是关注自己的得失,南渡后,她的诗中常见关心故国的情怀,绍兴三年,南宋枢密院副长官韩肖胄和给事中胡松年出使金朝探视“北狩”的二帝,李清照写下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胸中豪气,似要一泼而出,即使,她已是五十老妪,近代陈衍赞她“文姬外无第二人”。

在我看来,她是个胸中有山水,梦里有落花的士人,知晓人间百苦,遭受世事百难,却依旧怀有希望,怀有对人世烟火的热情。

动乱的生活让她的眼光不再聚焦于离愁别恨不朽的山河岁月,还在金人的铁骑下,眼见故乡就在不远处,却只能远望,趵突泉边的池水滴尽了最后一泓,李清照还远在杭州西湖边上写文换酒。夜半无眠之际李清照写下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样的诗句。对于经历战争洗礼的故土,姜夔也曾写过“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他们都是一样的人,又都是手无寸铁的人,还是被称作百无一用的读书人,却也是最最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1155年,一个秋雨连绵的晚上,红烛快要燃尽的当刻,李清照吞下了一生中最轻快的那口气,告别了这个世界。死后没有人发现,史籍中记载“约”那一年。

但,管他呢,在人间活过一回,哭过,笑过,灿烂过,尽是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是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