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连续上了4天课,难得休息的一个周六上午。我收到了同学Q的留言:“有没有时间,能不能帮我做一份PPT。我女儿今天下午要参加一个表演,需要做一个PPT版的电子相册。”还没有等我回复,就收到了Q打包的相关资料。
如果你是我,你此时会怎么做?
也许你会说,看双方交情。交情深,帮她做一下。交情浅,委婉拒绝她。
在告诉你我的回复之前,再看一个前段时间在一个论坛里面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一个帖子。
提问人:图片上半部分是Excel里的数据,要做成图片中下半部分的Word格式,每一个人对应一张Word,难道只能一个一个复制吗?300多个人哦……
好心人: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
提问人:你帮我做一下发给我吧,谢谢!
好心人:不教!自己去百度学习
提问人:看了,看不懂哦……我手动复制粘贴吧……
好心人:…………………………
做一个PPT版的电子相册和基础的Word邮件合并功能,本身并不复杂,可为什么Q和提问人,不先自己试着做做看,或者试过一次觉得很难,看不懂,学不会,就立刻放弃了,第一时间想着要别人帮他们完成。
在我看来,他们是启动了“被喂养者”的心理机制。“被喂养者”一词是我从Spenser的《写作时最好的自我投资》一书中学到的。
你花两个小时看电影、看综艺、刷抖音,和花两个小时写一篇文章,结果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你在消费别人创造的产品,你是被接受、被喂养的姿态;而写作,是你在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作品,你是创造者、供养者,写作是思想和灵魂的绽放,与前者完全不一样。
消费本身不会带来高级的快乐,但创造可以。
人的生命是很有限的,每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你想做一个被喂养者,还是活成一个创造者?
如果我们以一个被喂养者的姿态来看待自己,会关闭了自己的自我学习和创造的通道,一味的等待别人的创造,就好比Q和这个帖子里面的提问人。而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创作者,你就会竭尽所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一切方法。
在学习方面的事情,我更愿意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让别人直接把答案告诉我。在寻找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但一次次试错的过程本身,能让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更透彻。
而在指导学员学习方面,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术》一书中说到的北欧强大的秘密,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虽然人口稀少,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排名世界前列。到这些国家的学校走一趟,相信你就会明白,这些国家如此强大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这些国家禁用“teach”(教)一词。因为“教”是以有答案为前提,这些国家用的都是“learn”(学习)。
到了丹麦,丹麦人说:“当全班25个人都写不一样的答案时,才是最棒的。”他们的教育方针是让孩子学习思考。所以教科书上写着:“学校没有教答案的权利,支持孩子学习的权利才是学校的功能。”
北欧的学生通过这种学校教育,了解当今世界复杂的体系,更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展露头角。就算没有答案,也会自己提出假设,反复求证,直到找出答案。不管碰到任何困难,都勇于接受挑战,坚持到底,这才是教育最基本的原则。
所以,在斟酌了一下措辞之后,我这样回复了同学Q。
我在网上找到一篇详细的关于PPT电子相册制作的文章,你按照文章中的操作步骤,一定可以掌握制作的方法。这一次学好了,下次可以为你女儿做更多更好的。
每一次写公众号的文章的时候,从主题的选择、内容的构思、到排版和配图,都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很佩服那些据说半个小时就可以写出一篇优质文章的作者,一定是平常的积累足够多,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虽然每次写的都很辛苦,但每次写完之后总有一种作品被创造出来的成就感。
在从事自由培训师之前,我很少去图书馆,每天忙着应付眼下的工作和生活。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很少看书,没有输入自然就不可能有输出。
在闲暇的时候,总是以自己白天工作已经很忙了,晚上就让自己放松一下为由,看电影、电视。可是每次看完之后,常常有一种更累的感觉,既没有让身心得到放松,还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当了解到“消费本身不会带来高级的快乐,但创造可以”,我终于明白以前自己作为一名被喂养者,为什么得不到快乐了。
自从开始做公众号,每周都要思考下周要写什么课题,还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需要大量的阅读。用输出倒逼输入,逼着我不停的阅读。这是我从古典的《跃迁》一书中学习到的知识IPO。
知识IPO:以提出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整合,用输出倒逼输入产品化。
现在我几乎每周就要去一次图书馆看书借书,图文并茂的读书笔记写了满满一大本。
前段时间见到以前公司的同事M,跟她聊起来做自由职业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到是从关注外在变为往内关照。
就好比你一直想要早起,可就是起不来,与其从外在的设置2个闹钟叫醒自己入手,不如从健身开始。内在的身体发生改变之后,身体会形成习惯,时间一到身体就知道要睡觉要醒来了。
公众号的文章的关注量和阅读量一直都比较少,眼看着同类型的公众号很多都是运营了几个月就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订阅量,不仅怀疑这个公众号存在的必要性。
是否要继续写下去呢?
做公众号的这段时间,因为每周要写文章,刚开始是逼着自己看书,慢慢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就好像董卿曾说那样:“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看的书多了,心态变得平和很多,不再去羡慕别人,只专注于自我的成长。
写文章现在已经变得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希望自己不只是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通过文字的创作激活自己新的认知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创作的过程本身已经为我带了快乐,偶尔还能收获意外的赞许和肯定,比如上个月给华夏银行培训时候,在开场致辞的环节,客户公司领导说:“确定培训之前,我已经看过甘老师的公众号的文章了,满满的都是干货,非常专业!”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作的输出,倒逼大量阅读的输入,增加了我的知识,这已经是最大的收获了。
我愿做一名创作者,一直写下去,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