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习笔记之十三——诵读的魅力

    诵读,百度百科中释义为念;熟读;背诵。亦指诵读诗文时读出声音来。出自《三国志·吴志·阚泽传》。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道耳道心道,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谈到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图片发自App

    李文华教授在《诵读的魅力中》提出诵读的标准:

一、初级标准:

字正腔圆,声音响亮,有节奏,有情绪。

效果是让人听清楚,听明白。

二、中级标准:

字正腔圆,声音比较立体,节奏有变化,声音有变化。

效果是让人感觉舒服,有一点味道了。

三、高级标准:

字正腔圆,声音感觉立体圆润,节奏变化丰富,情绪饱满富有感染力。

效果是把人带进作品,让人产生美感和向往。

    李教授从上次的小打卡作业中,选出了不同层次的作品,带领我们一一解读。原本抽象的理论,一下子鲜活起来。对比以上标准,我的诵读水平最多能达到中级标准,离高级标准还有一段距离。我的声音力度不够,在读故事、童诗类的作品还可以,一到激情澎湃的作品,就感觉力不从心了。自己用了很大力气,听的时候还是感觉温柔有余,力度不足,软绵绵的。

    我想请李教授指教一下,可惜没有抢到麦。好好练一练,把小打卡中的作业先做好,以后有机会再请教了。

图片发自App

    诵读的魅力,不止在作品。李教授是第二次给我们上课,她一丝不苟地站着上课一个多小时,对作业的一份份筛选,对现场朗诵者到位的指导,对大家的鼓励,无不显示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图片发自App

    朗读朗诵,传递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积极的人,才能用技巧传递作品。朗诵,可以培养孩子的品格。我班有一个女孩,她学习成绩优秀,行事大气,就是有点内向,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上次听了李教授的课后,我有意识地让她读《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就这么句话,从不开口到小声说,到大声说出来,到有感情地朗读。我感受到她的改变,不断地鼓励她。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她参加了我们班的节目表演,并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敢在全校同学面前开口。

      下一学期,我还会借助诵读,来培养孩子的品格,来改变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暑期学习笔记之十三——诵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