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名门望族背后的秘密

20200724读书笔记

(三)曾氏家族3

27节,大树的成长法则:每天长一点点。曾国藩16岁开始科考,考了七次,23岁才考中秀才,28岁考中进士。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天资聪明的人,反而有些迟钝愚笨。他的成功与他的坚持,不放弃,反思,与他每天必做的几件事,有很大的关系。曾国藩每天都会做以下l几件事:早起、写诗、练字半小时、读十页《二十三史》。一本书没有看完,看明白,不会看其他书。曾国藩的成功靠的是厚积薄发,慢慢积累,层层深入,当然也有其父曾麟书的功劳,因为父亲对他有信心,也有耐心,所以曾国藩才会一直坚持不放弃,才会有了今天的曾氏家族。给我的启发是和孩子一起每天成长一点点,对孩子要有足够的信心,有了信心才有耐心。


28节,曾国藩指出,导致失败的两种不良的品行是骄傲多言。给我的启发是纵观自己40年的人生经历,人生经验,人生体验,80%的烦恼,痛苦,纠结都来自于自己的多言。一个人学会闭嘴,学会倾听,这将会让她的人生少了很多烦恼与纠结,多了一些好运。


29节,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贵人与敌人的出现。父母习惯性的说话方式决定了子女福报或者灾难来临。说话是一种能力,不说话是一种智慧,会说话是一种境界。想想自己处在哪个阶段呢?我还在第一个阶段,说话是一种能力。给我的感受是作为父母的我,习惯性的说话方式是无法给子女带来福报的,可能更多的带来的是灾难。现在我家中的口头禅是:快点!留下五分钟了,赶紧去写作业,你今天的作业还没写完,你还没刷牙,你还没读英语?不要打扰我学习,这些口头禅形象的说明了,我还是一个闹钟型父母,也看得出我对孩子的不信任,还有一些指责抱怨,没有一句鼓励认可肯定的口头禅。从今天开始,我的口头禅将变成以下语言:这个字写的真漂亮!你坐的好端正啊!你刷的碗很干净,碗筷摆的造型很独特哦!早上三项打卡内容,你已经完成了两项了,加油!这幅画的尾巴画的好形象,好逼真啊!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今天吃饭的速度比昨天加快了一分钟。


30节,曾国藩家族贵人多,敌人少的原因,一,与人为善,厚德载物,二,以德报怨,三,报恩不记仇。从司马光与王安石以及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故事当中,我受到的启发是以德报怨,学会祝福别人,你的路会越来越宽,在以后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只要不是危及孩子生命,涉及底线的事情,都会引领孩子以德抱怨。


31节,在曾家勤俭、耕读、孝友的家风当中,曾国藩把孝友放在了最高位置。足以看出孝友对一个家族发展的重要性。其实人生命运就是人生故事。人生之学问及人生之平衡,人生之学问及天地之平衡。人生之平衡即内心之平衡。给我的启发是生活中一个平衡的高手,他的生活工作事业都会非常的棒。外在的不平衡是来自于内在的不平衡。教练课中讲到的六大平衡,教练技术课中讲到的平衡轮,自己能多做点什么,让自己的人生内在得以平衡呢?


32节,人的闲暇时间决定了人的命运。工作以内的事叫份内事,工作之外的事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如何利用学校之外的业余时间来学习,这将是拉开她与别人距离的重要因素。曾国藩作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四项的一个典范。他的修身十二课都是工作以外的事,都是在业余时间去做的事情。这是他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33节,信念的形成过程是需要一些强烈的刺激、感受、体验的。曾氏家族一直重视子孙读书的信念,而这个信念的形程是源于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因为诉状而败诉,这件事情让曾玉屏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他砸锅卖铁也要让子孙读书。正是因为有了因诉状而败诉这件事情的刺激,才让曾玉萍有了读书非常重要的感受与体验,所以他才会砸锅卖铁,让自己的子孙去读书。曾氏家族孝文化信念形成的过程,是源于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经常为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的洗内衣内裤,曾玉屏一晚上小解五六次,正是因为有了曾麟书孝顺自己的父亲,一晚上陪着父亲小解五六次,还抢着洗内衣裤,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身教,才有了曾氏家族的孝文化。曾国藩的每一个信念的形成过程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真实事件来支撑的。越深刻的事件就会让人有越强烈的体验与感受,最后就会形成信念。一个鸡蛋里没有受精卵,是浮不出小鸡的。当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外力推动不了孩子的变化,一定是内在缺东西的。一个孩子内在没有与信念相对应的体验和感受的话,父母说出来的话,跟孩子不会产生共鸣的,没有共鸣感,就没有链接,没有链接,最后孩子就没有反应了。只有知识加感受,才会内化于心。给我的启发是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需要在一些事件当中,一些体验当中,去灌输一些信念。从孩子每天的所见所闻,以及必须做的一些事情上提前思索如何去和孩子交谈,可以灌输一些什么样的信念?


34节,孩子的成长模式是先做到后知道。成人的成长模式是先知道后做到,所以想让孩子成长,带她多去体验,鼓励他去做,去尝试,然后再总结。感觉加话语等于信念。当孩子有了感觉,有了情绪,父母说的话才会形成信念。当孩子有一道题不会做的时候,孩子的内在是有些失望的,有些难过的,如果父母此时说: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做,你就不好好读题啊,你为什么就没耐心呢?那么孩子此时失望难过的感觉,再加上父母刚才的话语,就会形成一种信念:我是没耐心的,我是做不出这样的题的,我是笨的,我是不够聪明的。如果父母此时说的话语是:孩子,再读几遍题,你一定可以做出来的,你那么聪明,妈妈相信你,你试着再读两遍题,如果这样说,那么孩子失望难过的感受,加上父母的语言,就会形成这样的信念:我是聪明的,我可以试一试,我是可以的。很多时候当孩子有了一些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的语言往往往不是鼓励,引领,认可,而是打击指责抱怨,所以,孩子的信念就会形成:我是不行的,我是不可以的,我是不好的,我是笨的。这样在10年,20年之后,当孩子再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当他有了难过失望的感受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就会马上出现这样的信念:我是不行的,我是不可以的,我是不好的,我是笨的。面对困难,他会选择逃避,并且内心会更自卑,遇到的困难越多,他越自卑。没有境教和身教作为信念的前面铺垫和前因的话,只是言教,孩子是没有感觉的,父母把教导的每一个信念变成了体验,让孩子内在有了感觉和体验,最后就形成了信念。给我的启发是在孩子有了负面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去鼓励,肯定引领他,父母如果做不到,可以选择闭嘴,默默的离开不要给孩子雪上加霜,留下更多更深的印痕。


35节,父母对孩子的信心和耐心决定了孩子的成长高度。曾国藩考了七次,23岁才考中秀才。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科举考试,考了17次,在45岁才考中了秀才。我们可以看得出曾麟书的父亲曾玉屏,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对孩子是非常有信心和耐心的。正是他们的这种信心和耐心,让孩子坚持不放弃,才有了后来的成果。曾麟书指出,读书一定要有毅力,持之以恒,这也形成了曾氏家族代代相传的治学态度。父母一旦对孩子没有了信心,也就不会有耐心。给我的启示是每天反复问自己,对孩子有信心吗?对孩子有信心吗?对孩子有信心吗?如果满分是十分,你对孩子有几分的信心呢?对老大有八分的信心,对女儿有九分的信心,对小儿子有七分的信心,所以我对小儿子是最没有耐心的。也正如小儿子和我说:妈妈,你和我说话能不能像和哥哥姐姐说话那样温柔呢?反正我怎么做也是不好?怎么做也赶不上哥哥和姐姐?我还不如不做呢?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只是在语言上,在头脑里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可以的。而在内心,在潜意识里是不相信孩子的。


36节,选择的重要性。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一些瓶颈,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是不同的。有些人选择了放弃,绕道而行,有些人选择了坚持,只是傻傻的坚持,没有去反思突破,而有些人呢?选择了坚持,又去主动突破,还会不断反思。其实反思就是进步,一个人通过修身进德的过程,让自己内心变得坚定,行事圆融,让自己更加坚韧不拔。突破瓶颈的最好方式就是增加一些新的信息。例如看书,上课,学习,出去走一走等等。曾国藩在修身12课当中有一条就是让自己每天学习一点新的知识。给我的启发是坚持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反思也很重要。每天学习一点新的知识,每天成长一点点。


37节,曾国藩的书房名是求缺斋。很多人是在求圆满,求十全十美,而曾国藩不求全,反而求缺,他认为只有守缺才能永保富贵,这真的是一种大智慧。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们每个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让我们感恩自己现在的缺失,正因为有了现在的缺失,我们才有了向上的动力,学习的动力给我的启发是放慢脚步,放平心态因上下功夫,果上会呈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索名门望族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