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1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每每想起这句话,我眼前浮现的,总是一个慈爱的老人,在微笑地倾听一个幼稚小童语无伦次的天真表达。可真实的历史,却并非如此亲切。
人类自古以来,一直都在迷惑地认识着眼前的世界,也在用各种方式诠释着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些思想的细流汇聚成了一条长河,让人们从愚昧无知,逐渐开始明白世界的真相。
然而,关于思想的历史却是以极大的不宽容为代价的。
让我们从一则“无知山谷”的寓言开始说起吧。
人类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有山有水,有足够的衣食供养,山谷居民享受着造物主的赐予,根本没想过谷外的世界。
他们建起高墙,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律法。按照律法规定,任何试图逾越高墙的行为都被禁止。理由是墙内会保证大家的幸福,而墙外则会带来不幸。违令者会被严厉惩罚,甚至丢了性命。
翻过高墙离开的人,再也没有回来。人们偶尔也会谈论起这些触犯禁令的罪人,不过时间一久,这些人还是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可是有一天,却有一位离开的漫游者重返山谷,还恳求大家跟他一起去谷外。他说:
“ 我刚从山的那边来,我的脚踏上了新鲜的土地,我的手感觉到了其他民族的抚摸,我的眼睛看到了奇妙的景象……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他地方。”
人们惊恐地四散而去,长老们指责他犯了罪过。村民们举起石块,把这个疯子一样的漫游者砸死了,还把他抛尸山崖之下。
2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
后来,无知山谷遭了旱灾。没有水,颗粒无收,大饥荒蔓延,饿殍遍野。
生存下来的人们将希望寄托到了高墙外,长老们死守着律法不允许。村民们发起叛乱,驾起马车集体出逃,长老们嘴里诅咒着,可也不得不乘上最后一辆马车离开。
这些村民走出墙外,才发现从前的漫游者已经立起了一些路标,他们沿着路标的指向,来到了新世界。这里有绿色的农场,的确是个更美好的家园。
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为曾经误解了漫游者而内疚。可是,先驱的骸骨已经无处可寻,人们只好为他立起丰碑,感谢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幸福。
这不仅仅是个寓言,这是真实历史的写照。
想想看,我们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少事情,不都是这样的吗?
“偏见和优越感一旦加上怀疑和恐惧,会使最谦卑最温顺的人变成万物之中最残忍的畜生、宽容理想的不共戴天之敌。”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这两句话,出自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著作《宽容》。
3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荷裔美国学者、作家和历史地理学家。
1882年,房龙出生于荷兰鹿特丹一个富裕的家庭。童年时因父母分居,他一直在舅舅家长大,10岁起就对历史学相当着迷,而且对地理、船舶、绘画和音乐等颇感兴趣。
后来他跟随舅舅移民美国,先后在美国、德国就学,并取得博士学位。
他多才多艺,精通10种文字,为世人留下了30多部作品。他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而且每部书都有他自己画的插图。很多青少年都是在他的著作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他擅长用青少年能看懂的语言讲述成年人也会感兴趣的内容,用文艺的手法宣传科学,是一位大文化思想普及的先驱者。
然而,他早年并不顺利。和大多数作家一样,他也是从困苦中坚强地走出来的。
他漂泊过很多国家,苦练写作,当过记者、老师、编辑。
他曾在康奈尔大学和俄亥俄州安条克学院当过老师,可校方的评价是:课很受学生欢迎,但缺乏科学性,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他曾以美联社记者身份,报道过俄国和波兰革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一次船只爆炸事件中身负重伤。后来回到美国后靠广告来维持生计。
他的第一部著作《荷兰共和国的衰亡》虽然被书评界一通赞扬,但销路不佳。尽管如此,却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从此,他几乎是年年出版一到两本书,直到1944年生命结束。
他的成名作是出版于1921年的《人类的故事》,曾被印行了30版,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并使他有幸成为第一位获得纽伯利奖章的作家。另外两部最著名的是《圣经的故事》和《宽容》。
直到1920年代末期,他才凭写作积累了一定财富,在美国和欧洲购置了房产,从此开始自由创作。
据说房龙身高2.08米,体态肥胖,人送绰号“大象”。因为长期写作,他患有神经衰弱,健康状况一直不太好,最后因患心脏病死于家中,终年62岁。
终其一生,他的著作销量总数超过了600万册,是个名副其实的多产畅销作家。
4
房龙说,这本书不是人类学手册,是一本关于“宽容”的书。
他出这本书是在1925年,当时欧洲正处于令人不乐观的世界局势,这让他感叹人类步入了一个“最不宽容的时代”,因此他想探寻人类文明史上不宽容的原因。
房龙认为,为了排除异己,人类建造了不同的群体利益堡垒,用偏见和固执做屏障,来抵御和攻击外来影响。但本质上,这种不宽容来自人类的内心恐惧。而整个思想发展史,也就变成了对内心恐惧心理的征服过程。我们有理由乐观地认为,宽容是可以实现的,只要人们在知识和理性的帮助下,战胜恐惧,宽容就能回归人性了。
历史上,所有的不宽容都是以某种神圣的名义垄断了真理,进而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大多信仰在开始时都是朴素的、有善意的,但一旦陷入功利的泥潭,就不免形成某种潜伏的暴政。因此,对任何观念和理论,都要始终保持怀疑态度,以保留改善的余地。
为宽容而战,也就意味着对某种绝对信仰的怀疑。而每个人都应当宽容地对待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将观念强加于他人。
在《宽容》这本书中,房龙以时间和人物为线索,串联起了两千年来西方宗教发展的历史。整体上,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代新篇章。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将为你讲解其中重点,让你从西方宗教发展史,看到人类文明发展史曾经发生过的宽容与不宽容。
宽容,从来就是一件奢侈品。然而,却是值得的。
好了,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下次我们继续解读《宽容》,欢迎持续关注。
(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