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直面焦虑(一):悉心觉察焦虑信号

东方教育时报

已订阅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焦虑,几乎无孔不入,甚至侵袭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孩子们缘何焦虑?哪些行为举止是焦虑的信号?如何与焦虑共处?家长如何理解与陪伴容易焦虑的孩子?这些都值得家长关注。

※ 案例:

芊芊,看上去是个文静乖巧的女孩,可只有妈妈知道,芊芊在家的时候有多“磨人”。比如,最近妈妈带她上游泳课,她能理解小孩子可能会有些害怕,可她没想到芊芊反应会这么大,不停地哭闹拒绝上游泳课,她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害怕,可就是不愿意去。上课那天,她就躲在椅子后面哭,后来还是爸爸抱着出门。可到了上课的地方,她一直抓着座位不肯下车,妈妈用可以玩手机为理由连哄带骗陪着她进去。可是到了游泳馆,她依然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上课,虽然有教练在场她不哭了,可是过程中她一直不允许妈妈离开,不停地望着妈妈,不敢做任何动作,一直熬到下课……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2周左右,爸爸妈妈身心俱疲,只能放弃。

※ 把脉:

对于新的任务,大部分孩子都会紧张担心,这本无可厚非。紧张担心甚至会帮助孩子更投入,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较好的结果。但芊芊的紧张担心好像没有帮助到她,反而让她坐立不安,焦虑万分。有些孩子可能认为生活本来就应该这样,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焦虑。也有些孩子会发现自己与其他人不同,但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事实,因此他们可能会试图隐藏焦虑。这个过程其实是无比疲惫与极难忍受的。

孩子的焦虑,也会给家庭带来许多棘手的具体问题。为人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自然希望可以帮孩子解决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但家长很难从焦虑儿童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有时候就会失去耐心、误解孩子,甚至会越俎代庖,对孩子过度保护,这些做法不仅对孩子的焦虑毫无帮助,甚至会适得其反。

※ 支招:

如何辨别哪些紧张、恐惧、焦虑是过度的,可能脱离控制,需要及时关注的呢?以下反应可能就是需要家长留意并警觉的“信号”:孩子出现与现实状况不相称的过度痛苦,如哭泣、悲伤、愤怒,甚至一些躯体症状;在许多情境下特别容易痛苦、激动或愤怒;反复确认“如果……怎么办”的问题,并且无法安慰,任何答案都不能让他满意,对于现在和未来,都让他感到担忧痛苦;睡眠紊乱,难以入睡或者是时常做噩梦,并出现头疼、胃痛、经常恶心,影响其上学;过分追求完美,觉得总是达不到标准,过度关注别人是否因为自己而心烦,总为不必要的事情道歉;社会功能受到影响,表现出过度的逃避或退行症状等。

(作者:静安心理中心 刘诗薇)

分离焦虑是儿童在和照料者分开时出现的一种焦虑体验,不同的儿童分离焦虑的程度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王芳指出,儿童在和家人分开时出现忧虑、焦虑的体验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充分关爱的家庭中,安全感很强的儿童也会出现焦虑的体验。只有在焦虑表现持续存在且过于严重,给孩子带来明显痛苦或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时,才会考虑疾病的诊断。因此,在孩子出现了上述的表现时,父母先不要过度担心,可以先试一下以下方法。


1.面对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表现时,父母首先要稳住自己。


有的父母可能在和孩子分离时,自己也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还有的父母会认为焦虑是不好的事情,一定要帮孩子消除焦虑才行,有这样想法的父母一旦发现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自己就崩溃了,围绕上学这个事情,全家都变得很焦虑。情绪具有感染性,父母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的症状更严重,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


2.承认孩子焦虑的情绪,并和孩子一起寻找应对焦虑的方法。


首先,父母不要轻视孩子的焦虑情绪。在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之后,和孩子一起探索克服焦虑的方法,并不断地进行练习。可以假设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探索和练习,比如在幼儿园想妈妈了怎么办,或者想和小朋友玩,但是有点害怕的时候怎么办等。通过这样练习,不仅能帮孩子学会应对分离焦虑方法,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3.不建议采用把孩子放在幼儿园,家人悄悄离开的方式。


相信很多家长都使用过这种方法,王芳医生不赞成家长这样做,她认为这样反而更容易增加孩子的不安感。可以试试如:可以和孩子约定好来接他的时间并准时出现,同时在接孩子的时候表扬到孩子的积极行为,比如表扬孩子能够克服自己的担心坚持上学,认识了新的小朋友等。上幼儿园是孩子和父母分开、开始独立的第一步,这是一个需要父母和孩子逐渐去适应的过程。希望所有父母能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焦虑表现,陪着孩子一起克服这个困难,和孩子共同成长。(资料来源: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王芳)

每年开学前这类患儿都不在少数。”林明栓说,经历了一个轻松假期,一下子要面临紧张的学校生活,导致一些孩子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烦躁,对平时有兴趣的事失去兴趣,胃口变差,对学习排斥。严重的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呕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完成作业、失眠等。

建立“特殊”关系。幼儿特别喜欢被“特殊”关注。对于那些分离焦虑表现明显的幼儿,教师要学会和他们建立“特殊”感情。例如案例中的璇璇,因为肚子疼,妈妈求助于我。我的家访和陪伴就医,明显让璇璇这两天的情绪平稳许多。

据璇璇妈妈反馈,璇璇这两天常常会问“是彭老师和你在聊天吗,我能和她说说话吗”,有时还和我语音“彭老师,你在幼儿园干什么呀”。幼儿天性单纯,与他们建立起“私交”对教师来说很容易。一次单独对话、视频,一个眼神、拥抱,一次单独陪伴,都能很快获得幼儿的信任,从而使他们产生充足的安全感。

增加幼儿返回幼儿园的意愿

重建社交关系。几个月的“宅家”生活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范围,也束缚了幼儿正常的社交。随着社区的解封和生活秩序的恢复,家长也要让幼儿走出家庭,重新走进社区和社会。鼓励幼儿和同龄伙伴,或者同社区的同班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一起散步、玩耍、游戏等,但是要注意幼儿的正常防护,提醒幼儿勤洗手、保持一定距离等。

重温幼儿园的美好记忆。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忘事”。也许他们在幼儿园非常开心,但一回到家,那些美好的记忆就被亲密的亲子互动覆盖了。因此,帮助幼儿回忆和感受幼儿园生活的美好也特别重要。一方面,家长可以经常带幼儿到就读的幼儿园附近走走,激发幼儿渴望早日进入幼儿园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幼儿在园生活的素材,如照片、视频、作品、成长档案等,帮助幼儿回忆在园的美好时光。还可以让他们和好朋友主动打电话,相互鼓励一起上幼儿园。

恢复自我服务。除了情感的分离,幼儿之所以害怕离开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力欠缺。疫情期间,幼儿的作息或多或少紊乱了,一些幼儿园培养的习惯也在渐渐消失,因此,帮助幼儿尽快恢复正常作息是确保他们向幼儿园生活自然过渡的重要保障。比如,有规律的学习游戏时间、睡眠时间,自己整理、洗漱等,都是必要的。案例中的璇璇也和我有了“新约定”,保证每天按照和妈妈一起制定的作息时间生活,等回到幼儿园会开“个人小画展”。

总之,这次开学对幼儿来说是一次比较大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他们实现自我成长的好机会。无论是幼儿,还是教师、家长,都需要付出充分的努力来应对。(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新区普善幼儿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孩子学会直面焦虑(一):悉心觉察焦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