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阅读《论语》31天

6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做社主应该用什么木头。宰我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立木,意思是使百姓畏惧而战战栗栗。”孔子听到此话后,说:“已经做了的事不必再解说,已经完成的事不必再规劝,已经过去的事儿,不必再追究。”

我的感悟:已经做过的事儿再解释也没有必要,即使是错误也已经酿成,只能想办法补救,类似的错误不能再犯。已经完成的事儿再去规劝,已于事无补,已经过去的事儿再追究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再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注意不要犯以往的错误。如果一直在纠结过去的事儿,除了自我煎熬,也不会有大的收益。

6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管氏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示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很小啊!”

  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获取了本该缴纳公家的许多市租,其下属人员都是专职而不兼任职事,哪里说的上节俭呀?”

  人又问:“那么管仲懂得礼吗?”孔子说:“国君在门口竖立屏墙,管仲也在门口竖立屏墙,国君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设有反坫,管仲也设有反坫,如果说管仲懂得里,那还有谁不懂得礼呢?”

我的感悟:这一段孔子对于管仲是否俭和礼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他不够节俭和守社,但是《论语》后面有三处是赞扬管仲的,赞扬他不用兵力,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让天下得到了暂时的安定。

  所以孔子是对事不对人的,不光评价管仲,评价其他人也一样,都是针对事情的,好就是好,有偏颇的就是有偏颇,所以孔夫子说管仲的器量还是小,因为管中虽有仁德,但不够俭和礼,还在还存在一些越礼的行为,说明他内在的修养还不够,离圣贤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夫子讲的君子不器,他认为一个 圣贤之人,不光要有德行,行为要中正,还要知礼,懂得节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年9月28日阅读《论语》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