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第三

上节讲到了凡先生把孔先生带回家。今天给大家分享“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 余遂礼郁为师。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补廪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公元1567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 余遂礼郁为师。了凡先生受孔先生影响起了读书的念头,找他表哥和他表哥商量,表哥说,教书先生郁海谷刚好在沈友夫家教学,我送你去那里学习非常方便,在哪里寄宿也没有问题。了凡先生就 拜了郁海谷为师。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童生不是指年龄,还没有考上秀才的都称童生。孔先生推算他考试的整个名次,算他到县里考试是14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相当于省礼考试第9名。孔先生算完,隔年他真的去考试,三次考试名次完全一样。算的太准了。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在请孔先生帮他算终身,休是指吉祥,咎是指凶险。帮他算一生吉凶祸福。孔先生算他那念考第几名,哪年可以补上补廪生,秀才分几个等级领的俸禄也不一样。当上贡生之后还能当选四川一个大尹,指县长,而且当了三年半以后,就可以告老还乡了。他的寿命到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丑时就寿终正寝。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非常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补廪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从那以后每次考试名次都和孔先生说的一模一样。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结果他当廪生要吃到九十一石五斗米才能升到贡生,补廪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他领了七十石当时的屠宗师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长,批准他升为贡生,所以他有点怀疑。后来被代理教育厅长驳回没有通过。到了丁卯年他三十三岁的时候,当时的的提学司也是教育厅厅长,看到他以前考试的文章。殷秋溟先生觉得他学问非常好,不能埋没,批准他当贡生,加上以前领的米真的就是九十一石五斗,完全一样,所以他很知命也认命了。都被算准了。所以把人生看淡了。 好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