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可以让你迅速读懂一本书

几年前读的那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是:分析阅读。那时候就隐约知道了这个阅读时候是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是需要去判断读者的主旨。概念是知道了,但还是始终不得法门去做。

这两天接触了拆书的一个目录法。以前也是知道看书要先看目录,但看目录究竟是看什么呢?这个目录法终于让我更加明确了: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出作者的意思。依然是不管多少章节,总结出3个点。这倒是和方格笔记的3要点一样了。使用这个目录法可以帮助建立对书本的架构认识。

建立架构认识

我试着对最近看了一半的那本书来做一次实践,就是那本《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这本书开篇就打动了我,过程中许多细节也触动我,也做了一些笔记来深入思考。但看到一半的时候大脑对这本书的要点又模糊了,都是要点也就等于没有要点了。有点想弃书,又感到可惜和不甘心,怕错过好书。

这本书有7个章节,每个章节里有很多小要点也有一些解决方案。那总结提炼成三点就是:

1、自制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迷茫、拖延、懒惰)

2、如何提高自制力(掌控思想、扭转情绪)

3、在生活中使用自制力(掌控时间和生活、养成成功习惯、新的人生经验)



这样一下子,整本书的脉络就清晰了。

抓住底层逻辑

我想起几年前第一次带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这本书中,我在做目录分类,分成4次课的时候无意中也是用了总结法。这本书6个章节。我提炼成3个要点:

1、理解接纳(第一章帮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2、尊重(第三章代替惩罚的方法,第四章鼓励孩子自立)

3、建设(第五章恰当地赞赏孩子,第六章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这3个点就是我理解的要做到书中教授的那些技巧时,所需要具备的底层思维。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理解感受是什么东西,我们都不接纳情绪和感受。我们如何能做到帮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如何能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所以没有这些底层思维的支撑。很容易就把方式方法学会用去套路孩子,十几岁的孩子个个对套路门清,所以书中方式就无效果。然后就经常会听到说:我也看了那么多书,怎么就是做不到呢?关键点就在于在阅读的时候没有抓住这些底层逻辑。

这个目录法倒是一个很不错的提炼底层逻辑的一种方式。

活用目录法获取附加值

那不同种类的书都要如何来做这个目录法呢?目录法的那个老师大致分成了三类书:工具类、文学类、专业类。上面这种是工具书。

1、工具类:总结

2、文学类:提炼关键字,联想到热点课题,断舍离取三点。

3、专业类:提炼吸引自己的话题点,断舍离取三点。

当然,因为老师教的拆书的方法,所以会有联想到热点课题。比如《狄仁杰:拯救大唐的权谋大师》这本文学类的书,她就和职场联系起来。提炼了三个和职场有关的论点。而专业类的大部头本来就难啃,不如用这种方式来做略读。

如果目的不是为了拆书,也依然可以借助这种思路去做阅读,这不更是一种内化吗?总结,提炼要点。联想到生活中的场景做深入思考。这样也带着提炼出来的三点去在阅读中找到答案。

把一整本书做一个单位,而不是掉入每一个细节要点。更有利于从书籍中获得黄金屋。也更容易把一本书看完。经常做做目录法,一个全局观说不定也被练习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做可以让你迅速读懂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