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我喜欢事先制作一张“学习地图”,先宏观了解下这门学科的面貌。这样后面无论学习哪一个细小的点,我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正在探索哪个地方,心里不会有那种不知道还要学多少东西才算真正了解了的茫然,而是十分具有方向感。(这算不算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自顶向下的一种应用呢?)
整个因果推断方向的知识地图暂时整理成下面这个样子啦!随着学习的深入,未来应该会不断完善这张思维导图。
【视角一:从数据的类型分类(实验数据 or 观察数据)】
【视角二:从要解决的问题分类】
Rubin:潜在因果模型 | Pearl:结构因果模型 (SCM) | |
相同点 | 目的:都要计算干预和不干预的结果差异 | |
假设:都有一些基本假设(潜在因果模型有3个,SCM有哪些?学到了再回来补充) | ||
方法的核心:需要控制造成估计偏差的变量(协变量) | ||
不同点 | causal effect = 干预前后的结果期望差值 | causal effect = 干预前后的分布差异(待理解) |
描述因果模型和估计的语言:回归、控制变量、匹配 | 描述因果模型和估计的语言:条件分布(?)、do-算子 | |
重点:因果效应的估计 | 重点:因果效应识别/因果图构建 |
[1] 结构因果模型
[2] 因果推断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