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精神——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

这几天读了这本书的前三辑的内容,这三辑的内容通篇看来,吴非老师都在强调一个问题:老师和学生是否有质疑精神或者说质疑的勇气。吴非老师是经过经历过文革时期的人,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被禁锢、被捆绑,没有人会质疑,也没有人敢质疑。但吴非老师却不愿像别人一样把错误的思想传授给学生,敢质疑那个年代的走偏的思想,也是很有勇气的,我想是因为他心中一直有自己的信仰所在。

在“没有必要把他固定在教室里”这一篇里,吴非老师认为不能要求孩子时刻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他认为,应该尊重儿童的智慧,他们总能生动、形象地说出事实。一名始终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有探究力的学生课程内容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他从学习中获得的思维习惯会用于除了睡眠之外的全部时间,那么他的天地就超越课堂了。他认为没有必要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我们没有办法让他走出教室,但我们必须要允许他的心可以飞出教室。在这里我认为无非老师的观点是要给学生思想上的自由,我们不能在思想上去禁锢孩子,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个体。

无非老师认为,学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课外时间,让他们有时间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用来阅读,因为那些思维敏捷有幽默感的孩子课外的阅读和交流能力显然也高于一般人。无非老师认为,教师必须要关注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这里无非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当一个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他提问了一个看似与教学关联性不高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水平也不高,但这位老师竟然很夸张的表扬了,他也是专家告诫课堂提问,要讲究效率。举一反三教师备课时要多思考要吃透文本上课,要讲究一点教学艺术,但是无非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之所以这样做,肯定有他的安排,也许这个孩子是一个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他在等待有一个自己能回答到的问题,而老师恰好给他了一个这样的机会,也许这次回答问题的经历就能给这个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吴非老师认为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多余的。老师更关注的,是自己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所谓专家认为的这个问题有没有必要。

乌龟老师对现在的课堂教学总是起着质疑态度,并且也希望且试图在自己的课堂上启发、引导孩子们拥有质疑精神,保持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是学习的前提,这也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质疑的权利,让学生有自己发言的机会,在课堂上更关注人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质疑精神——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