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曾子故里重温“三省吾身”

  今天开车带老婆孩子回济宁老家看爷爷奶奶,老家在孔孟之乡——济宁市嘉祥县南武山村,我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家乡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名字——曾子故里。

   

    南武山。位于嘉祥县城南15公里,满硐乡北6公里。东有黄路山,西连水牛山。山阳有曾子庙和南武山村,东西走向,由四座山头组成,主峰海拔210米,面积3.8平方公里。相传曾子曾在此山打柴。

曾子墓。曾子墓位于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西南、曾庙西约1公里处。成化初年,山东守臣上言嘉祥县南武山西南,元寨山之东麓有渔者陷入穴中,发现曾参之墓后诏加修筑。曾子墓高3米,周长约15米,墓前立石碑“郕国宗圣曾子之墓”。墓前建飨堂三间,东配斋房三间,西配更衣所三间。曾子墓林院南北长117米,东西宽60米,占地10余亩。林门题曰“宗圣公之墓”。林前路旁有石人、石马、石猪、石羊。曾子墓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庙。又称宗圣庙,位于嘉祥县南武山南麓。曾庙历史久远,自明正统九年(1444年)。嘉祥教谕温良奏请重建后,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到明正德九年(1514年),又陆续奏请扩修,已具有当时孔庙和孟庙的规模。明万历七年(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承业奏请重修,奠定了现在的布局和规模。曾庙南北长230米,东西宽100米,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整座建筑以宗圣坊、宗圣门、戟门、宗圣殿、寝殿为中轴线,构成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三进三连五院的建筑布局。座落在中心院落的主体建筑宗圣殿巍峨壮观,殿门上方悬挂着由清朝雍正皇帝亲笔书写的“道传一贯”金色巨匾。殿内透雕龙凤的木龛中,是曾子冠冕衮服的彩色塑像,曾子塑像两侧是子思和孟子的彩色塑像。宗圣殿前建乾隆御碑亭一座,亭内置《宗圣曾子赞》诗碑。赞诗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并亲笔书写。曾庙前院咏归门右侧,置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4年)创建莱芜侯庙纪念碑一座,戟门右侧置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重修郕国宗圣公庙纪念碑一座。曾庙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耘瓜台。位于嘉祥南武山之东。明于慎行《兖州府志·古迹志》载:“耘瓜台,在南武山之阳,相传即曾子耘瓜误断其根处。后人因名其地曰:耘瓜台。”《宗圣志·邑里》载:其台有二,高仞许,南北相峙,台南有约五亩,台北约三亩。此两台20世纪70年代尚存。

琴堂。位于今嘉祥县城东北隅,萌山南麓,相传为曾子鼓琴之处。始建年代不详,堂后篆文石刻铭记:重建于金太和七年(公元1207年),苏思忠重建。穴地三尺余,铺以大石,上砌石台,南面砌九级石阶,台上建堂,上圆下方,形制如亭。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嘉祥县知县王时佑取名泮宫桥。琴堂前有甘泉清池,后称“琴台坑”。

曾子书院。原位于嘉祥县南武山之阳,曾庙之东。明于慎行《兖州府志·学校志》记载:“曾子书院,在县南武山下,相传曾子读书处。考元时吴氏墓碑有‘东至曾子书院’之文,岁久遗址不存。”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曾子六十二代孙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承业以距县城较远,瞻仰不便为由,议将曾子书院移建于嘉祥县城中。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十月落成,名曰大学书院。书院围以红墙,环植桧柏。院中建讲堂五间,忠恕楼一座(后称三省楼),东西斋房各三间(东曰“主忠”,西曰“行恕”)。院后为复屋三间,仿尊经阁之义,名曰“高明广大之楼”(后在重建中又改为“忠恕楼”、“三省楼”、“养心楼”等)。书院院门三间,名曰“宗圣书院”。院门外建牌坊两座,东曰“一贯”,西曰“三省”。院门内建仪门三间,名曰“宏毅”。

《论语·学而》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曾子最有名的名句之一。我觉得最正确的现代白话译文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去实践?”最后一句“传不习乎?”也有人译作“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有没有时常温习?”,但总体感觉还是前面更契合知行合一的道理。

  本周同哈兽研仇华吉首席及三元育种李博士吃饭,李博士也引用三省吾身,解释的也是用上面一致。真是知音难觅,因为文化知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家乡曾子故里重温“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