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管理,目的是“知”,而不是“行”

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要跟大家谈谈管理(学习)中的“知”与“行”。

由于近年来王阳明心学的流行,很多人都认为,学管理的目的是“知行合一”;也有不少人从“管理实践”的角度,认为学管理的目的是“行”。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的主张是:学习管理,目的是“知”,而不是“行”。

彼得·德鲁克有句话在中国非常流行,他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学习管理的目的是“行”而不是“知”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学习管理的目的是“知”,是为了改变心智模式,改变思考管理的方式。

理由一:知指导行,思想决定行动

著名领导力专家马克斯维尔认为,成功人士都具有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进行卓越的思考。他总结说:“理由是糟糕的思考产生糟糕的结果,普通的思考产生不出结果,好的思考产生一些结果,卓越的思考产生卓越的结果。”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非常喜欢引用这句话:“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这句话阐释了为什么卓越的思想会产生卓越的结果。实际上,卓越的思考造就了卓越的人。

理由二:思想家影响实践者

经济学家凯恩斯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不论对错,都比人们通常认为的更有影响力。事实上,世界基本上被他们统治着。讲求实际的人自以为他们不受什么智识影响,但通常都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奴隶”是这段话的一个关键词。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思想家的影响,但实际上受到其影响,你就是不自觉的奴隶;如果你是有意识、有选择地被其影响,你就不是奴隶了。这时,这些思想就成为供你使用的工具了。

理由三:卓有成效才是真正的行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这样总结德鲁克的贡献:“在彼得·德鲁克对经理人做出的所有贡献中,最重要的是他教了我们如何思考。”也就是说,德鲁克的意义在于他教了我们“知”,而不是“行”。

哲学家麦金泰尔认为,“不是任何活动都是行,只有那些努力追求内在的卓越性的活动才是行。”也就是说,不是任何管理活动都是行,只有卓有成效的管理才是行。求知是为了修“行”,只有知其卓越,才能行其卓越。

可见,管理者每天都在做事,但并不一定在“行”。要想把做事变成“行”——也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他们必须有更好的“知”。

结论:管理教育的目的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说过:“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把一个人的头脑填满事实,教育在于教会他怎样用他的头脑去思考。”

也就是说,管理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管理者怎样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管理。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清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口号也是有局限性的。毕竟,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也是不行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管理,目的是“知”,而不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