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冤家路窄

秦穆公这一生可以说是荡气回肠,戎马一生,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一生致力于开疆拓土,扩大影响力。在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他带领的大秦虽然说是步履维艰,但是却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秦穆公在位时间比较长,这有利于国内政策的一贯性。看一下同期的晋国,秦穆公在位期间晋国经历了,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晋襄公,虽然晋国在晋文公时称霸一时。但是由于频繁变更最高领导人,导致国内派别林立,各种势力都希望自己能够登高一呼应者如云。

话不多说回到秦国,秦穆公在外征战之余,在家里也没闲着,光孩子就生了四十多个。

但秦国也没有因此产生家业继承上的阻力,不知道这跟秦穆公死后带走了三个所谓的贤臣有没有关系。不过这事遭到了后世君子的批判,严重怀疑这个君子就是孔子。

秦穆公一个望贤若渴的人,最后带走了三个所谓的人才,这事有点匪夷所思。如果他真的想要成就地下霸业,那也应该带走他亲自招揽的由余啊,再不济也应该带走孟明视啊。为什么自己亲自培养的人才不带,偏偏要带走三个所谓的贤人呢。

无论如何秦穆公已死,他的心思也无法猜测,最后的结果就是秦穆公钦定的太子顺利继位了,这就是秦康公。

秦康公在位十二年,别看时间短,但是却一直跟晋国拉拉扯扯一直没有闲下来。

秦康公继位的时候,晋国晋襄公也死了,就是重耳的那个儿子。晋襄公死后他们的大臣赵盾,觉得晋襄公的太子太小了,不能主政一国,于是就想迎接在秦国的晋襄公的弟弟雍回来主持郭正。这个赵盾就是赵衰的儿子。

其实如果站在整个晋国的角度看,迎接雍回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雍就是晋文公那个秦国媳妇的儿子,跟秦国关系自然亲切,如果他能回来,势必会缓和秦晋之间的关系。如此以来晋国也就不必受到秦楚两面的威胁。而且让雍回来秦国也是乐见其成。

不过事情一旦关系到个人利益了,往往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这么大的损失。首先晋襄公的媳妇就不乐意了,也就是晋襄公太子的亲娘。眼看着自己儿子就要发达了,这说没就么了,这谁受得了。于是他就抱着儿子跑去朝堂上撒泼打滚,这还不算完,又跑到赵盾家里一通委屈诉苦。

这个女人可能身份也不一般,不过目前没有找到出处,从赵盾的反应也能看出一二。因为当这个女人大闹朝堂的时候,满朝文武加上赵盾居然都害怕这个女人。而且最后赵盾被逼的没办法,只能放弃迎接雍回国,拥立太子上位。

不过这么一搞倒是把秦国给得罪了,本来赵盾都派人到秦国去迎接在秦国当官的雍了,秦国也答应了,还派了三千多侍卫护送,眼看就要回国了,赵盾那边突然反悔。而且还把护送队伍一顿胖揍,这下那个被派去接人的大臣随会也不敢回国了,只好又跑回秦国去。

秦康公一下就被打蒙了,好你个赵盾,好你个晋国,你以为我爹刚死了我就那你们没办法了?给我揍回去,第二年秦国又跟晋国干起来了占领了武城。晋国一看,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啊,于是过了一年,整肃军队就开干,又把秦国一顿揍,占领了少梁。秦康公一看,你们这还有完没完了,然后又在河曲那个地方把晋国人一顿削。

最后这一段河曲之战,在秦本纪中记载“大败晋军”。

在晋世家中记载“晋侯怒,使赵盾、赵穿、郤缺击秦,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

最后在《左传》中求证“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

左传中讲的是,秦晋对垒,赵穿(赵盾的儿子)把秦军一顿揍,秦军不敌撤回去了,赵穿没追上。赵穿回来就对着同僚发火,咱们出来打仗,看见敌人不上,你们墨迹什么。他要自己去追,结果被老爹拦住了。

后来双方正面交兵,不过两方人马都是一触即退。秦国就派了使者过来说,现在天黑了咱们明天再干。有人看出来使者心虚,就要连夜出击,赵穿又不干了,说好了明天干,你们现在偷袭算什么本事。结果秦军半夜跑了,但是后来又入侵了瑕地。

这样一来史记中的记载也都对的上号了。

后来晋国人觉得这一切,可能都跟那个随会有关系,于是就略施小计把随会给骗回晋国了。从此以后秦国可能就缺少了情报来源,直到秦康公死都没啥动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秦----冤家路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