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镜的日子

我第一次佩戴眼镜是1981年的上半年,那时正在省城上学。

我的眼睛近视,是在省城上学时形成的。高考时体检,我的双眼裸眼视力还都是1.5。

由于学的是机械专业,有一年半时间的机械制图课,经常伏案画图,特别是后来的大型图纸,一次画下来就是半天甚至一天,当时教室灯光也不好,自己也没有特别注意保护眼睛,眼睛就慢慢变近视了,上课看黑板逐渐变得模糊、直到看不清了,不得不到眼镜店,花了10多钱(接近一个月的生活费)配了一副眼镜。

刚戴上眼镜时,镜片是玻璃的,镜框是塑料的,镜片卡在镜框里,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加之那时爱运动,跑步、打篮球,一年下来不知要配多少次镜片,时常把那微薄的生活费也要贴进去。

有时眼镜坏了,一时没有钱配,为了不影响学习,只好向同学借钱,但那时身上能有10多元钱剩着的很少,有时要借好几个同学,才能借足配一副眼镜的钱。

所以,后来我也特别爱惜眼睛和眼镜,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时都不戴眼镜。平时也只是上课、看电影或外出时才佩戴眼镜。

八十年代初期,戴眼镜的人还不是很多,农村里戴眼镜的更少,在那时的大环境下,有些人即使眼睛近视了,也不配戴眼睛。

我第一次配上眼镜放假回家的时候,我先是来到在老家镇上父亲的工作单位。父亲看到我戴着眼镜,就叫我赶紧取下,说在这乡村小镇只有老年人才戴眼镜,你一个10多岁的小青年就架副眼镜,会让人笑话的。

好在当时我眼睛近视还不很严重,回家后也不要看黑板听课,我便听从父亲的话,把眼镜取下塞进了眼镜盒里。但后来在回家的路上,没有眼镜,看不清稍远处的人和物,特别是进入自己村里的那段路后,田间地头、屋前路边到处都是熟人,让我很尴尬了。

不给熟人打个招呼,怕别人说才走出去读几天就摆架子或不讲礼貌了。但要打个招呼,又由于看不清人,又怕叫错人,只好看到远处的人影时,便笑着说“您好,您在忙呀。”等含糊的话语问候,同时也不停地加快回家的脚步,希望尽量少遇到熟人。

的确,那时由于戴眼镜的人少,不少人对近视眼患者有偏见,甚至给戴眼镜的人起一些绰号,什么“隔玻璃看”“四眼狗”“近趋子”等等。更有人直接说近视眼的人就是“残废人”,找对象都会受到影响,有人还说近视眼会遗传等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戴眼镜的人多了,我也在县城参加了工作,我回家也不再回避,每次戴着眼镜进村,虽然刚开始有些人会问一下,但大多数人还是能理解,这让我也不再显得那么尴尬了。

我这40多年也不知配了多少副眼镜,反正现在的眼镜盒还有七八个。参加工作后虽然不再为配眼镜没钱发愁,但参加工作后视力仍在不停下降,一副眼镜还好好的,就看不清了需要再配,有时不到一年就要换一副眼镜。

后来可能是由于戴眼镜的人多了,眼镜行业不断发展,也逐步成了暴利行业,一副普通的眼镜小则一两百元,多的数百元甚至更高。

患了近视,戴上眼镜,在工作和生活上确实还是有很多不便之处。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份工作岗位是市话机务员。每次上晚班要对设备进行检修,机架里密密麻麻花花绿绿细细的电线,还有继电器、接线器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接点,戴着眼睛很不方便,有时根本看不清,有时为了排除一个障碍,常让我看得头昏眼花的,好在两年多时间就调整了工作。

戴眼镜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情况,好在时间长了也习惯了。有一年和同事们一起去飘流,一不小心,眼镜看到了激流中,不可能找回,漂流点又在偏远的乡下,没了眼镜一点都不方便,更无心游览。

五十多岁以后,新的问题又来了,眼睛出现老花,戴上眼镜看书写字反而不行了,必须取下眼睛,而看远处仍然需要眼镜,一天总在不停地取眼镜和戴眼镜。

曾有同事和朋友建议我配一副老花的近视兼容的眼镜,免得取来取去。我觉得没有必要,我想戴了40多年的眼镜了,现在可以不戴眼镜时,为何还要戴上眼镜呢。

现在我在家戴眼镜的时间少了很多,用电脑写作、看书都不戴眼镜,似乎更轻松、舒服。但我也知道,无论如何,眼镜将要陪伴我走过这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戴眼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