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好好爱

本书涵盖了孙中兴教授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包括了:“爱情的成分”、“爱情怎样开始”以及“婚姻的经营”三大部分的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什么是爱情呢?

一些偶像剧里总是有“欢喜冤家”的桥段:

男女主人公因为一些误会经常发生矛盾,但是在男女主的打打闹闹之中他们相互了解,竟然发展出了一些莫名的情愫。此时剧情一定会有的旁观者点破窗户纸说:“你是不是爱上对方啦!”此时男女主还不一定接受这个现实,剧情往往会让他们各自站在夜色下,回忆之前的种种,反思:“我真的爱上那个‘讨厌’的家伙了么?”

似乎爱情这种事情总是当局者迷,到底什么是爱呢?我们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们什么时候知道我们爱上了另一个人呢?

一位叫做罗伯特·斯滕伯格的心理学家就用化学家的思维问出了一个问题:“爱情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呢?”他得出的结论是“爱”由“亲密”“激情”“决定或承诺”组成。

亲密指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幸福感,想要了解对方,以及想要照顾对方和为对方奉献的感受。

大学里经常见到很多出双入对的恋人。有一些就特别腻歪在一起,自习一起去,吃饭一起去,若不是厕所分个男女,估计也会一起去。尤其是正在热恋的恋人,两个人似有说不完的话。单身的同学即使只是看一眼这样的情侣,也会被派发过来的狗粮噎着。两个人想要在一起,感觉非常幸福,不愿意分开,就是亲密。

那恋人们不能在一起时会体验到什么呢?

心理学家的鲁宾或许给出了我们答案。他在测量亲密的需求的时候,发现了恋人们内在的心情:

“如果不能跟他在一起,我会觉得痛苦。”

“没有他的话,我会活得很难过。”

没有他到底会有多痛苦和难过呢?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可能感受也不同。

我上大学时,下铺的兄弟与女友分手,当晚一个人坐在窗户边上吸烟,一宿没睡。窗边忽明忽暗的红点在无边的黑暗中挣扎,或许这就是他的痛苦与难过。

李清照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描写另一种了两个人不能在一起时的痛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痛苦,不停地萦绕在身边。

两个人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聊不完的话,总是想把自己经历告诉对方,也特别想要知道对方的想法和经历,这也是亲密。

我和我爱人刚认识的时候,我总是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晚上约出来吃饭,从下班一路说到饭店,在饭店说到打烊,然后在送老婆回家的路上也是一路在说。我感觉我那一段时间里说的话,比我之前20多年说过的话的总和还要多。这就是亲密的感觉。

亲密除了两个人在一起感到幸福,想要表达自己和了解对方,还意味着对对方的主动照顾和奉献。例如:恋人中有一方难过了,另一方会去安慰;一方遇到困难了,另一方会及时出现帮他解决。

我大学的一个朋友为了帮他的女友写论文,没日没夜的查了三天的文献,比他自己写论文都上心。《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一个让人又恨又怜的角色,为了给阿紫治眼睛,不惜挖出了自己的眼睛,最后还为阿紫殉情。可谓情痴了。

除了亲密之外,我们再说说斯滕伯格所说的爱的第二种成分——激情。

什么是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在一起时兴奋和心动的感觉。

这种对于结合的极致渴望或许只有管道升的《我侬词》才能表达了:“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在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两个人已经不单单是在一起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如泥人一般重塑后捏在一起,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死后也要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这就是结合的渴望,是激情。

还有一个现象是:男女初恋时,不小心手指碰在一起,耳朵根子就红了,心中狂跳。这也是激情。不过随着经历了多了,手碰手这种事情可能就不那么刺激了,要想刺激或许得来法式热吻了。这就是激情的疲劳现象。时间长了,人们会感觉激情渐渐消失了,或者原本能够激起兴奋感觉的事情,变得平淡了,这其实是自然现象。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爱情的第三个成分:“决定和承诺”

现在的八点档电视剧里,经常会有一个悲情的女性角色,为了一个渣男付出了许多,梦想着成为渣男的唯一。可惜渣男之所以叫渣男,就是不能够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每每女方向他寻求承诺,他总是嘴上说的漂亮,事后又总是各种理由推脱。这样的男女关系就缺乏“决定或承诺”。

两个人能够长久的相处就需要双方做出决定,愿意为对方承担责任。这里就包括:双方为了彼此都不在和其他的异性保持恋爱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想独占他”,“我觉得我可以告诉他几乎所有的事情。”

我曾经接触到一个朋友,她和男友是在公司里认识的,但是从一开始他的男友就说不要公布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压力。我这个朋友信以为真,可后来才发现,这个男友是已经有家庭的。此时这个男性还欺骗说会对她好,只要等一年就能跟老婆离婚,跟她结婚。可结果可想而知,等了一年又一年,这个朋友最后终于意识到男友的渣男的本性,跟他已然断绝了关系。

很显然这个男性不能满足我朋友独占的要求,而这个男性也在隐瞒他已经结婚的重要事实。所以这份感情注定是不能长久的。

其实想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爱你,也很简单,就是当你们确定恋爱关系后他是不是会开心地把你介绍给他的亲朋好友,如果是,这个关系就是十拿九稳了。

如上:爱情包括了“亲密”“激情”“决定和承诺”三种成分,每个人的爱情都各不相同,每项的配比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样,但是至少三项多少都要有一些,这样才合适。

明白了爱情的三要素,我们其实就可以回答一些经常会在影视和网络上探讨的问题,比如:喜欢和爱有什么区别?你是爱一个人,还是喜欢一个人?

那你就要试问一下自己,跟他在一起你不仅会开心,而且这个人离开你还会感受到痛苦?如果只有第一个是肯定的。你大概率只是喜欢他,如果都是,那你大概率是爱上了他;

或者说,跟他在一起仅仅只是愿意支持他,还是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主动无条件的照顾和帮助他,即使会让你有损失?如果你仅仅愿意支持,但是这个支持不会让你有损失,那么你大概率是喜欢他;如果你愿意为他无条件奉献,那你是大概率就是爱上了他;

跟他在一起你能够愿意为他做出承诺,为他承担责任,同时也想要独占他,那你大概是爱上了他。

好了,通过之前的讲解,我们知道了爱情的成分是什么。那我们现在看看爱情是怎么开始的。

爱情是怎么开始的呢?有没有一个方法使爱情像开关一样,一按就开始了呢?没经历过爱情的人当然不知道,可是即使是那些有恋爱经历的人说的大概也不准。

有一次朋友聚会,一对恋人谈及他们的爱情是怎么开始的。男的说见女的第一面就心动爱上了对方,然后他们的爱情就开始了,而女方说她觉得他们认识一年后,出去旅游觉得男方有担当,在他身边有安全感,才爱上了他。两个人对同一段感情理解也会有偏差,这在心理学中叫做回忆偏差。

小的时候总是听大哥哥们讲恋爱的故事,总结下来无非“三板斧”:把自己搞得帅气一点,上街消费大方一些,对女友殷勤一些。好像在他们嘴里,用这样的方法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女朋友一样。青春期的我有一次尝试了一下,但是完全没有效果。我认真反思了一下:恋爱这种事就像现在经常说的“买家秀和卖家秀”一样,同样的东西和方法,不同的人用起来效果可能就不一样。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恋爱的成功经验,但是这些经验能不能套用在其他人身上是个未知数。

说了半天,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开始一段爱情呢?

孙中兴教授在书中说到:

“感情这回事,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单一的想象,更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具有戏剧性……其实爱情很简单,如果有机会,不如约喜欢的人去喝杯咖啡、聊聊天……如果因为一顿下午茶而认识一个好朋友,即使将来不是恋爱对象也很值得,如果聊不来,当不成朋友,至少下午茶点也很可口……重要的是,你清楚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如果能够这样,就算别人看不见、看不懂,你和对方的心中也是明白的。”

如果要开始一段爱情,最离不开就是告白了。我们首先来讲讲告白这件事。告白就是向他人表示自己的爱意。可是对于告白很多人有误解:认为告白是开启一段恋爱关系的绝招。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位很勇敢的男校友在女生宿舍下面用鲜花和蜡烛摆了一个硕大的心形,大声地呼喊告白女生的名字。跟风的同学们在一旁高呼小叫,却始终不见女主的出现。过了一会儿这位男同学接了一个电话之后就黯然神伤,默默地离开的告白现场。就在大家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早有好事者打听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位女同学并不想接受这位男生的告白,但是碍于人多,不想亲自出面,特让闺蜜给这个男生打电话,让他不要再追求她了。

事实上,告白被拒绝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告白的当事人一方在恋爱中过分积极的时候。恋爱从来都是两个人的事情。你如果已经跑了100米,对方还在起点热身,你是不能够用告白,来逼迫别人跟你一起恋爱长跑的。你可能对对方单相思很久了,甚至把对方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甚至衣服尺码都了解的很清楚。

但是对方都跟你不熟,你的告白就好像一场胁迫:要么正式恋爱,要么恋爱失败,颇有点成败在此一举的味道。这样给双方的压力都会很大,没有留一丝的回转的余地。

对此孙中兴教授的建议是:

“不如……慢慢加温,给自己留点余地,也让对方有升温的空间。火开的太缓了,它会熄灭;太猛了,它会烧焦,只有刚好的时候,爱情才会越来越旺;两个人越来越近,才有机会走到“爱火在燃烧、爱火在跳跃”的那一天。”

恋爱的过程中其实也隐藏着“条件”的选择,按照俗语就是恋爱讲究个门当户对。或许谈条件,会让人觉得俗气。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恋爱中无法回避的现象。

孙中兴教授就在书中列举一个心理学实验——配对游戏。

两位实验者会在每位参与者的头上个贴一个数字,代表着参与者的虚拟“配偶值”。每个人看不到自己的数字,但是可以看到别人。游戏的目的就是在时间结束之前,尽全力找到一个配偶值最高的人,提出交往的请求,对方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

游戏一开始的时候,众人就直接奔向“配偶值”最高的人,就如我们现在很多人去追求漂亮帅气的明星一样,每个人都会选择大的数字。久而久之,数字大的人聚集在了一起,而数字小的人一再被拒绝,退而求其次,也自动聚集在了一起。

等到游戏结束,参与者发现自己的配偶值和自己选择的对象的配偶值非常接近。

现实中大家也会根据许多条件来选择伴侣,例如金钱、地位、才貌、能力或者性格等等,但是最终我们都会找到一个和自己条件最相近的人。

作者孙中兴教授认为这很正常:“要求门当户对或是积极“向上攀登”,其实没有什么对不对或好不好,只是牵涉到人们对于社会阶层流动的想象和期待,是个复杂的文化和价值观议题。但是条件的好坏不是一段感情的决定因素,要看双方对于‘条件相当’的认知和需求是什么。“条件”顶多只能当做评估的因素之一,绝对不是符合条件越多就越成功,不然豪门联姻、明星结婚统统不会离婚。”

最后关于爱情,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心理效应,也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

这在影视剧中很常见:女主遇到了危险,男主奋不顾身地救下女主,自此女主深深地爱上了男主。

这其实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在战争、自然灾害或者丧失亲人等危机中,相互依靠的异性确实容易比较对彼此产生好感。孙红雷与姚晨主演的电视剧《潜伏》就表现出了这样的过程。孙红雷和姚晨一开始互不对付,但是当孙红雷所扮演的角色痛失所爱,以及敌我斗争日渐紧张的时候,两个人的情愫也慢慢被激发出来。

为了验证和理解这类现象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叫做吊桥实验。

实验者让A、B两组男性走过桥,桥的对面是一个美女实验员,这位美女实验员会给两组被试一个电话号码,如果想要知道实验的最终结果,可以给她打电话。两组唯一不同的是A组所走的桥是一个低矮的,稳固的石墩桥,而B组所走的桥是一架摇摇晃晃的吊桥。

实验结果发现,走吊桥的B组给美女打电话的比率要高于走石墩桥的A组。心理学家就得出结论:外在的刺激会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反应,包括心跳加速,情绪大起大落,而这些反应可能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认为自己陷入了爱河,而这些生理和心理现象发生后遇到的第一个人往往会成为好感的对象。如此说来,共同经历一些让人肾上腺分泌加速的刺激事件可能是一个爱情的开关。

所以总结来说,就是友好的开头,缓慢的同步调的进展,合适的条件,与此同时制造一些肾上腺素飙升的情景,我们就有比较大的概率能收获到爱情。

好啦,我们说了说爱情的成分是什么,又讨论了如何开启一段恋爱关系,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如何经营婚姻。

许多童话故事里,往往是以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而结束的。为什么不继续写王子和公主怎么继续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呢?或许在一起的生活可能并不那么幸福。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本书的作者孙中兴教授明显不同意这样v的观点,他认为婚姻只是感情的不同阶段。这是一个相比谈恋爱更高级的阶段,对人的考验也更高。如果婚姻的双方能够战胜其中的困难,经过千锤百炼,就能够携手到老获得终身的幸福。

只是这个转变可能让人一时接受不了,转换不过来而已。例如有的女生就抱怨,为什么婚前男方对自己小鸟依人很是喜欢,而婚后同样的行为就成了老公嘴里的“矫情”。而有的男生就苦恼,为什么婚前女生认为我的少言寡语是“沉默是金”,而婚后则抱怨我不懂得沟通。

因为婚姻之后许多人的目标就从争取对方的喜欢,转移到两个人一起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有一个朋友婚前两个人出去约会定然顿顿下馆子,好吃好喝,没什么问题。婚后两个人怎么可能还天天下馆子呢?肯定大部分还是要在家做饭,可是谁来做呢?女的抱怨男的做饭不用心,不会照顾老婆,男的抱怨女方,不会做饭,没有个家庭主妇的样子。

之前大家还是各过各的,但是现在每个人的行动都会影响到对方,自然也会激发更多的情绪感受,如果双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婚姻就真的成了爱情的坟墓。

所以当一对新人经过盛大而美丽的婚礼,就必须开始意识到两个人的关系至此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一个新的开始,不能够再拿之前在恋爱中的期待要求对方和要求自己,而是要有一个观念——经营婚姻。

经营婚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双方的差异。

虽然在之前的恋爱过程中,双方都可能相互欣赏相互包容,但是真正生活在一起还是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差异。

例如有一位女士抱怨自己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人,每天都会把自己的家打扫的干干净净,但是婚后却一直因老公的邋遢而抱怨。而老公却觉得自己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反而是老婆的束缚让自己感觉非常不自由。

有人说我既然预见到婚姻中双方可能因为差异而产生矛盾,那我提前挑选跟我差异不大的人结婚就好啦。这其实是个好办法。只是人之所以是一个独立的人,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不相同,无论怎样都一定会存在差异。差异当然越少越好,但是差异不是我们拒绝进入婚姻的理由。因为我们还有许多办法去化解这些差异。

面对差异,孙中兴教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维系关系,寻找平衡点的方法。这里我们介绍4种:“循环摆荡”“区隔”“暧昧和模糊”以及“妥协”。

循环摆荡指的是:面对不同的需求,轮流采取对方的立场。

比如:有时女方可能需要男方的陪伴和倾诉,而男方可能更愿意自己一个人待着。那么就可以分配不同的时间,有的时候满足女方的要求,老公陪着老婆,有的时候满足男士的需要,妻子让老公有独处的机会。

而另一方面,区隔指的是:个别建立不同的关系领域,以满足双方的不同需求。

比如:男方不必要求女方必须喜欢自己喜欢的电子游戏或者手办,完全可以自己去找哥们一起玩耍;女方也不必要求男方一定和自己逛街,完全可以和自己的闺蜜开开心心的逛街吃饭。这样各取所需,就不必天天缠在一起,发生冲突。

暧昧和模糊指的是:用委婉的方式沟通。

比如:有些要求我们可以不用那么直白的提出来。比如“我们很久都没回我家了”可以说成:“好久没见你了,我爸妈都很想你。”

妥协指的是:在两个人之间寻找中间点,在不必要非要坚持自己的立场的情景下,可以保持一定的灵活度,两个人都做出一些折中。比如,到底回谁家过年这个问题,也许可以三十初一在老公家,初一初二在老婆家,或者是今年去你家,下年到我家,甚至可以说各回各家不打扰,两个人都可以灵活一些。

其实以上几点可以说都是妥协。爱情这件事最好的是可以两个人在一起,不再孤独;最大的挑战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要照顾到彼此的感受。所以我们需要有能够相互妥协,这也与爱情中的三要素之一——“亲密”相关,我们都愿意照顾对方,都愿意为对方奉献。

以上就是面对差异的四种基本的方法:“循环摆荡”“区隔”“暧昧、模糊”以及“妥协”。知道了这几种方法,婚姻生活就能一帆风顺了吗?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我有一个来访者,是一个男士,他说自己其实知道多听听老婆的倾诉,就能够增进彼此的关系,但是每每听到老婆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非常生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造成关系的紧张。

对于这种情况,孙中兴教授就认为,他提及的这几个方法,只是给大家供一条回想的线索和自我关照的脉络。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些方法只是让你回顾清楚,你是我是怎样的人?我如何对待喜欢自己或者说,你是怎么样对待自己喜欢的人?只有追溯形成现在自己的原因,才有可能在恋爱中解决一些连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心结。

在上面的例子里就是老公产生的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干扰了他体贴关心老婆的行为。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当我们在婚姻中因为自己的原因无法经营好婚姻的时候,因该好好反思是什么在干扰自己的行动,自己不能解决就要寻求帮助,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婚姻关系。

好了,以上就是如何经营婚姻的全部内容:要意识到婚姻是感情的新阶段;面对差异,试着找到两人之间的平衡点;理解自己的性格,用实际行动维护情感。

以上就是我们本次想要讨论的所有内容:爱情的成分是什么;爱情怎样开始;以及如何经营婚姻。

或许你在听完这所有的内容之后可能会有感慨,不就是谈个恋爱么?为什么会这么复杂?如果这么复杂还不如一个人待着,就不用这么麻烦。

其实爱情这件事。可以很简单,也可以不简单。如果是一方单方面的努力,那是怎么也谈不好的;另一方如果只想要坐享其成也同样是谈不好的。

孙中兴教授在本书的最后说出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其实只有八个字:平等对待,共同奋斗。

我们以上的所有内容其实都是在讲这八个字。

例如在爱情的成分中亲密中,两个人形影不离,愿意相互为对方付出,如果长期只是单方面付出,这个关系是不会长久的。又例如在告白的部分中讲到,关系不是一方想要增进就可以增进的,是需要双方都能够把握适当的火候的。再例如在婚姻的经营中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一方的方案再好,另一方不配合,同样取得不了效果。

其实能够找到和自己一起“平等对待,共同奋斗”的伴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碰到了,就一定要好好珍惜。

好的,《学着,好好爱》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着好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