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鸟的天堂》
文/丹老师
巴金的《鸟的天堂》选自《旅途随笔》,这本书以彩色照片或插图形式,来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意在跨越时间的沟壑,领略经典著作的魅力,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引领门径。
这篇课文原来被编入人教版四年级,现在被选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课。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对于这篇课文的解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关注课标
对于一篇课文的理解,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课程标准,五年级的这篇课文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聚焦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上也是引导学生分别说说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情景时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且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二、关注背景
每一篇文章都有不言而喻的背景,当时的情景、心情和感触,才会让作者有感而发。在解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查找了关于写作背景的一些资料。
1933年4月,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陈洪有北上进行教育考察,5月底经过上海时约同巴金一起回新会。当时,巴金还不满30岁,已是著名作家。他南下广东,“到另一些未曾有过我的脚迹的地方去”(巴金语),并看看一班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朋友。
在那里逗留了10天,巴金与小鸟天堂结缘可说是天作之合。一个傍晚吃过晚饭,巴金被邀请划船绕游“雀墩”。像巴金文中所说的那样,当晚并见不到鸟,让他有点失望。第二天早晨去“有山有塔”的地方去探访梁启超旧居,此时再经过“雀墩”,令他惊喜地见到漫天飞舞的小鸟,心情雀跃,停船观赏鸟飞鸟落,出入于大榕树之中,让他久久不愿离去。
巴金回到上海后,怀着这种心情写成了《鸟的天堂》这篇优美的散文,记述了这段愉快的旅程。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文学》季刊(1933年8月1日第一卷第2号)上。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动荡的年代,名家笔下描述的这一方乐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向往。
有了对这些创作背景的了解,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会设身处地联想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一次游玩与“鸟的天堂”结下缘分,感情基调的变化,也会因为了解的全面,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更加自如。
三、关注语言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同时充满情趣和韵味。细腻的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气息,抒发着一颗宁静悠远的心,使人读了有一种感情上的解放。就像上面谈到的三十年代初,当时中国处于动荡的年代,人们都向往回归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哗,独处幽境的鸟儿,正是突出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心境。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吴周文《现代抒情美文100篇》中说到:巴金在创作中一贯追求水清沙净、澄明透澈的境界,其散文也是如此。不装门面,不拿架子,不事藻饰与形容,创作一种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此文可窥其风格之一斑。”
开篇第一段写到:“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灿烂的红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开篇给我们一种亲切舒服的意境;在第5自然段描写远看榕树时说:“树叶真绿得可爱。”“可爱”一词在这里充满趣味。让轻松闲适的心情更加舒服;第7自然段中“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个“卧”字准确、生动地刻画了远看大榕树的姿态。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在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独特的韵味。
四、关注写法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写法上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法,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辅相成。全文一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9个自然段,主要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是后面的几个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这篇文章先写树后写鸟,一静一动,对比强烈。静态描写时,尽管只写了树,但又处处为写鸟作铺垫。比如,写榕树枝繁叶茂,利于鸟筑巢;写农民不许捉鸟,又介绍了这里能成为“鸟的天堂”的人为因素。第二部分表面写鸟,但又与树相关。比如,开头两句“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简单交代了群鸟飞鸣的自然环境;接着写”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突出了大榕树确实是鸟自由生活的乐园,不愧为”鸟的天堂“。
在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此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
阅读不光是为了读懂文字,而且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精神、情感和个性。这一切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在非常具体、非常灵活的语言中。对于文本的解读就在这些语言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