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侵略与民族精神的自觉

学习《最后一课》,杠子头学生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课时,

师:“大家喜欢这篇文章吗?”

杠子头:不喜欢。

众人:哦

杠子头:这明显是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章,偏偏主人公,一个是调皮,迟到,不爱学习的学生,一个是让学生浇花,甚至因为钓鱼放假的老师。这不好!

第二课时,

杠子头:我有一个疑问,这个老师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为什么这里说感谢他忠诚的服务?

我就喜欢杠子头学生,正是她们将我的教学一步步引向深入。

杠子头的第一个问题,牵涉到典型人物的塑造,一个初一的孩子能提出来,我无比欣慰。

第二个问题,说真的我始料不及,小孩的思维真的不可限制。这也是我不喜欢如行云流水课堂的原因。

都德讲了一个文化侵略的故事。小说中普鲁士人要在自己的占领区,推行德语,不允许在学习法语。

这是殖民地的悲哀!中华民族也曾遭此文化劫难。

问题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政府缺席的情况下成了祖国文化的坚定守护者!

他面临的是对方不容置辩的强权,他面临的是仅有的最后一课,从此他就要舍此而去,不得不推退出这本来的生息场,而今殊死抵抗的文化战场。

而且他的敌人竟然连吝啬的一瞥都没有给他,他是荷戟而独立。

在这最后一节课上,这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没有什么高明的手段,没有惨烈的杀身以成仁,他用自己平凡的方法上了一节平凡的课。小弗朗士说,这个可怜的人仿佛要把他知道的都塞进我们的脑子里。

这是极其朴素的思维,像妈妈给临行的游子加衣。此情感人肺腑!

文中小弗朗士一大段的内心独白,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懊悔,说着自己的老师。他说自己万分难过,他说自己多么懊悔,他说老师多么可怜。这个前一刻还无忧无虑,一心只想着逃学玩耍,一心只想着逃避老师责罚的孩子忽然间背上了沉重的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包袱!

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国难当头,这个无忧无虑的老师,这个懵懵懂懂的孩子一下子觉醒了自己的民族意识!

是的,他们不是海燕,不是敏感的精灵,不是引时代浪潮的先行者,他们是在浪涛裹挟下的一滴水,在行将撞向岩石的一霎那发出了一缕微弱的光,划破了自己懵懂的外衣,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一个这样的孩子,一个这样的老师忽然有了民族精神的觉醒,才足以返照文化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侵略与民族精神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