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应届生要求薪资3万+,却遭10年HR老司机狂怼:你凭什么?

刷手机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个消息:一位清华应届生应聘产品经理,惹怒了从业10年的HR。

image

据该HR描述,这位清华应届生没有任何经验,不仅张口就开价3万加期权,态度还极其傲慢,因此该HR即便有着10年的工作经验,还是没忍住当场怼了对方。

此事一出,便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其中知乎点赞最高的回答是“这届同学很好,知道自己值几个钱了,不容易啊。

image

没想到,清华学生“狂妄”的行为竟然获得了这么多人的肯定,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家对于高薪的渴望,并且也认为自己值这么多钱。

image

你高薪的极限

是别人低薪的底线

在以往大多人的认知里,很多工作两三年的人都不一定能拿到3万,即便是清华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也很难拿到这么高。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当你还在几千块的工资苦逼加班、熬夜掉发时,刚毕业的学生已经年薪几十万了。

在19届发出的offer中,BAT,TMD,华为等互联网大厂的技术岗位,校招白菜的最低工资稳定在22万起跳,平均最高工资则是72万。

image

不仅如此,今日头条的HR为了鼓励候选人投递移动端岗位,还开出了入职满一年即可获得 3 个月工资的签约金奖励福利。

总之,在这人才抢夺战中,大厂释放出的信号就是:只要你能力够强,想要多少钱都不是问题。

image

你想要的和

拥有的还有很大差距

受身边朋友和校招薪资上涨的影响,大家的“眼光”也渐渐地高了起来,认为自己也可以拿到更高的薪资,却未曾反思过自己的能力是否配得上那样的高薪。

我的朋友小雯就是没认清现实,栽了跟头。

小雯工资5K,朝九晚五,本来日子也过得挺滋润的。

但是随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你得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等鼓励辞职、贩卖焦虑的声音不断在耳边喧嚣,小雯也开始焦虑了,觉得自己拿的钱太少了。

所以,当她发现成绩比她差的琪琪工资居然有8k的时候,她就完全坐不住了,果断地提出了辞职。

裸辞一时爽,求职火葬场。小雯出去找了一圈,发现8k的工作不仅需要她八面玲珑、花费比之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这时,她才明白自己的5K和8K之间,原来有这么大的差距。

有时候「我认为我也可以」是一种自我鼓励,但有时却是一剂模糊自我认知的慢性毒药,让人看不清双方的差异和对方的努力。

你拿着5k的工资,做着上级给你传达的任务,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但你不知道隔壁拿着8K的同事,他不只是接到了上级的任务,还会思考任务的目的,最终给营业额带来了20%的增长。

  ![image](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986034-527366c23622b60d?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琪琪虽然大学成绩不如小雯,但胜在积极主动,不仅会每天主动给领导发邮件,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还经常帮公司思考如何有效地提升业绩,很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相反,小雯一直秉持着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心态,反正 “钱就这么多,我干嘛要为他们辛苦卖力呢?”,将自己局限在5K的工作范围之内,也失去了进步的空间。

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往往是看不见的东西,当你想要而不可得时,也许该反省一下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

image

我们真的太着急了

我们那么害怕被比下去

据说95后第一份工作平均7个月就离职,这个一点不夸张,因为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一年内换了三个工作。

image

杨凡从去年毕业到现在从事过文秘、记者、银行柜台三份工作。

第一次是工作内容不喜欢,觉得年纪轻轻不能受委屈就辞职了。

第二次虽然喜欢,但是又觉得钱太少了,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开销,所以又辞职了。

到了第三份工作,感觉压力太大,又很难得到晋升,进步不够快,所以又想辞职了。

但这次他犹豫了。

想要找到一份喜欢、钱多、进步快、压力又不大的工作,所以频繁地换工作,可是到现在他才发现其实是没有一份工作可以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的。

每次任性地辞职,以为换个环境换个工作就能离想要的目标更进一步,却忘记了只有沉淀下来,不断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这让我想起了近期参加的一个关于设计思维的小游戏——棉花糖游戏。(设计思维:源自于斯坦福大学,是一种寻找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棉花糖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用意面、胶布和绳子等材料搭一个塔,并将棉花糖放在塔顶,谁搭得高谁就获胜。

image

其中一组一开始便瞄准了“比 别人高”这个目标,地基没有起来就开始了塔身工程,因此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远远落后于其它组。

这时候如果修补一下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受其他组的影响,该组否定了自己的方案,将塔身全部推倒,模仿其他组重头再来,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成了最后一名。

就好像有些人一开始就想要快速抵达最高点,拼命地往上爬,而一旦发现落后他人,就着急地否定自己,寻求其他出路,或不加思考地试图复制别人成功的道路。

因为他们害怕一旦被比下去,距离就会就从此拉开,再也没有重来的机会。仿佛失败不是成功之母,而是一种羞耻。

image

不是输在了起点

而是败在了成长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一时的落后并不能代表什么,迎头赶上的人大有人在。

有的人跑了10多年龙套,最终成了收视率保障;
有的人当了6年“家庭主夫”,终成华人导演第一人;
甚至有的人本是中专学历、从技工起步,最终走到了科学殿堂的最顶端。

高会军出生在一个农村的农场,父母都是普通的农场职员,中专毕业后就进了工厂当工人……没天赋,没背景,没出身,连工作都是最普通的工厂工人, 怎么看,这都是一眼可以看到头的人生。

但高会军却用了15年的时间,厚积薄发,弯道超车,完成了从中专生到教授、博导的逆袭。

这一场逆袭看似传奇,实则合情合理。

从中专到专科、本科、再到硕士、博士,高会军每一次的目标都特别清晰又很坚定,每一次的成功也不曾使他停下脚步,即使当了博导,依然站在科学的前沿不断钻研,再次用10年的时间,成为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之一。

论起点,比高会军高的人随处可见,论渴望改变的心情,比高会军强的人亦不在少数,可是为何大多人不甘平庸却依旧平庸呢?

因为大多人拥有足够的野心,但却承受不了任何磨难,懂的事很多,坚持的却很少。

其实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你可以慢一点,但是不能停下来。

从小到大,“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就像我们的心锚一样,催促着我们马不停蹄地往前奔跑, 努力地达到大多数人的标准。

20多岁大学毕业后马上找工作,然后买房,结婚,生小孩,十年后定下来……彷佛所有人都该按这样的时间表过完一生。

白岩松曾经说过:

“很多人的失败感,不是来自自己的感受,而是别人的眼光与当下世俗的标准。然后方寸大乱,然后就真觉得自己失败了。”

人生从来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盯着别人的节奏,容易凌乱了自己的人生舞步。如果你现在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里毫无建树,请耐心一些,重要的是你最终抵达了哪里。

别让任何人打乱你人生的节奏,更不要着急,因为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来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华应届生要求薪资3万+,却遭10年HR老司机狂怼:你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