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对信息:喧宾夺主(主体客体混淆)

【2017年高考山东卷】6.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T3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2016年高考上海卷】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

【2016年高考天津卷】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T1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

【2015年高考天津卷】6.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

T1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

【2012年高考安徽卷】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T2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2012年高考重庆卷】5.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T6直到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因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纸上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2012年高考湖北卷】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T6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

【2014年高考江西卷】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系氏族社会氛围反照了仰韶彩陶纹样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

T2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

【2012年高考辽宁卷】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T3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2017年高考山东卷】6.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反主为客】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T3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解析】不是“审美对象”或者“审美客体”,而是“审美主体”。

【2016年高考上海卷】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3分)

【喧宾夺主:主体客体颠倒】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

【解析】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

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

①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主宾可以对调。A是B↔B是A。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联合国各个组织中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②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主宾不可以对调。“A是B”成立,“B是A”不成立。

如,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016年高考天津卷】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喧宾夺主:主客体颠倒】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T1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

【2015年高考天津卷】6.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喧宾夺主:置换主客体】A.[[“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

T1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

【2012年高考安徽卷】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喧宾夺主:置换主客体】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T2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解析】与(和、跟),是兼词。作连词时,地位关系对等;作介词时,前为“客”,后为“主”。

如,他长得与他父亲一样。我跟他学过小提琴。

【2012年高考重庆卷】5.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喧宾夺主:舍正取偏】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T6直到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因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纸上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2012年高考湖北卷】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喧宾夺主:舍本逐末】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T6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

【2014年高考江西卷】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喧宾夺主:反客为主】A.[[母系氏族社会氛围]反照了[仰韶彩陶纹样]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

T2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

【2012年高考辽宁卷】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喧宾夺主:舍本逐末】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T3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对信息:喧宾夺主(主体客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