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奇妙的消费心理

春节的时候买了小米的手持式吸尘器,前天发现充电器好像坏了,充了一夜的电还是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电量。打电话给小米客服,了解情况后,说是充电器可能坏了。当时有点生气,买了才半年多,这质量不能说不让人失望吧。

客服一边道歉给我带来不好的体验,一边承诺说会联系仓库尽快寄出新的免费充电器。昨天下午收到了顺丰速运的文字信息提醒,今天一早顺丰就送货上门了。整个处理过程,及时快速,心情立即好起来,一天都沉浸在小米带给我的优质服务的满足和喜悦中。

其实喜欢上小米的产品,是因为喜欢上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他给人一种干净、儒雅的书卷气,虽然是个商人,却没有商人的油腻,让人很信任踏实。从各种他的新闻中,又读出了他的低调朴实及其他人品的种种,越加喜欢他,家里的小米产品也就越来越多。

因为对小米产品的喜爱才突然发现人的消费心理好奇妙啊,因为产品、某种情感、特殊体验而产生了长期持续的购买行为和心理,忍不住剖析下常见的几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按照社会心理学定义,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科学,用于观察、记述、说明和预测消费者行为,致力于探索消费者特有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

1)价值心理

艾尔·强森认为,消费者之所以喜欢某种产品,是因为他相信这种产品会给他带来比同类产品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而潜在价值不是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出的质量,而是消费者主观上对一种品牌的评价和认可。如苹果手机粉,我是小米粉。

价值心理如名人效应一样是一种名牌效应,这种价值心理根植与消费者自己的心理,像某种品牌的坚实拥趸者。

2) 规范心理

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全部道德行为规则的总和。在现实生活中,规范有着巨大的作用,它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制约着我们的言行,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得有一年因为和日本在南海上的冲突,刮起了抵制日本品牌的消费,有过激者打砸日本车,还造成了伤害购买日本车车主的事件。规范心理,因为制约会有狭隘,有些绑架消费的心理。

3)习惯心理

每个人因为生活方式、个人喜好的差异,都会形成个体的特有的习惯消费心理。好像有些人偏爱喝咖啡只去星巴克,吃甜品只吃某个品牌一样。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一般也不会轻易改变。

4)身份心理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身份,尤其那些有一定权力、名誉、地位的人,更喜欢彰显自己的身份。这就形成了名牌的服装、车、表,豪华餐厅、酒店等。将某些消费方式和身份相连接,这也是区分身份的一种心理。

5)情感心理

喜欢或者讨厌某个品牌或产品,这也是消费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和选择。所以很多品牌在做宣传文案时,尽可能激发大众的情感共鸣和共振,利用消费者情感心理提升品牌。

因为小米的贴心售后服务,让我涨了不少知识啊。继续支持小米,因为这份喜欢、习惯、情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04 奇妙的消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