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它还未经采撷,去细嗅其香吧——贵州黎平肇兴侗寨

身为一个来自贵州的少数民族姑娘,在外省混迹多年,很多人一听说你是少数民族,立马就在脑海里为你勾勒出一副少数民族少女的形象:能歌善舞是标配,穿着必是层层叠叠、五颜六色的,还得有刺绣;配饰必是叮叮当当的,挂了满身满头,都是值钱货;家里来客了,必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然后他们就会要求你:“唱个你们民族的歌来听听”、“说句你们民族的话来听听”、“说说你们民族都有什么特色”……若是我哪天穿了件民族风的衣服,他们就会说:“嗯,不愧是少数民族的。”

我就会告诉他们:你可能遇到了一个假的少数民族姑娘。事实上,我从没听过一句本民族的语言,从没听过一首本民族的歌谣,没穿过一件本民族的服装,我们家更没住过竹楼、吊脚楼,你所有关于少数民族的想像我都不曾经历过。但是,尽管如此,我仍以身为一个少数民族而自豪,以身为一个贵州人而自豪。即便在很多人眼里,“贵州”意味着:贫穷、落后、与世隔绝、失学的孩子以及被拐卖的妇女等等,然而,我想要告诉他们,贵州还可以意味着:风情、文化、底蕴以及诗和远方……

这里是肇兴侗寨,位于黔东南黎平县,在大多数你可能见到的宣传文案里,大约是这样写她的:肇兴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抛开这些华丽的标签,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地方的话,我会说,她是极为“安静”的。她的安静,不是万籁俱静、静谧无声、悄无声息等等这一类词语所形容的那种安静,她的安静是流动的、充满了韵律感的。

她的韵律是古老的捶布声。这一声声”duang  duang  duang “从早上醒来开始,会伴随着你直到入睡,几乎家家户户都还在传承着这种古老的技艺,走在寨子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捶布声,小河流过的地方就会有妇女在浣洗染过的布料,背后是一排排正在晾晒的布随着清风飘荡。置身其中,放佛穿越到了古代,眼前是溪边浣纱的少女,她的阿哥从田里劳作归来,悄悄走到少女的身后,羞羞答答的说些半遮半掩的情话……

她的韵律还是流水潺潺,古诗里说的那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在这里得到深刻的表达。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这里的人们在水上建了一座座花桥,让有情人们来这里约会。他们又在旁边建了鼓楼,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人们又集于鼓楼围坐,火塘燃起旺旺的篝火,歇息、集会、议事……,说到兴起,唱起大歌,如痴如醉,不知天之将明。他们的鼓楼,以“仁、义、礼、智、信”命名,谁也无法保证,这一套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和伦理准则,在其传承的几百年间,对人们的约束力或影响力有多少,但是,我相信潜移默化,自有其力量。

寨子里每天有两场免费表演,现场聆听传说中的《侗族大歌》,你会深刻体会到“音乐是跨语言、无国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歌声、琵琶声、银饰唰唰作响声,组成一组完整的音乐,其声调之婉转悠扬,旋律之优美动听,丝丝入耳,扣人心弦,这是在别的地方所不能体会到的原汁原味,也不必去细究其歌词是什么意思,光是听其曲调,就很美好。

这个寨子很小,沿着小河边的游览栈道慢慢走,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走完,然后走到寨子尽头,在客栈二楼的阳台上点一壶茶,大半个寨子尽收眼底。微风徐徐,带来田野里泥土的芬芳,空气里都是岁月静好的味道。黄牛在吃草,鸭子在戏水,树叶在跳舞,麻雀在唱歌,我的灵魂在开花,突然间,就觉得很幸福。

这个寨子很小,游人更少,很适合文艺青年们来拍照、发呆、晒太阳,如果想要看到更多,还可以徒步前往中国唯一的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侗寨,沿途有美丽的梯田风光,周边还有如“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岜沙苗寨”等大大小小好几个侗族村寨可供临幸。

简言之,这里是一朵美丽的娇花,趁着还未历经采撷,去细嗅其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趁着它还未经采撷,去细嗅其香吧——贵州黎平肇兴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