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冰火两重人生

今天是2020年高考的最后一天,在语文作文题目中,有道关于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三人的命题,前两天写了篇“齐人之福是怎么来的”,重点围绕管仲来写。

今天另辟蹊径,写写齐桓公。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下为正文。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用来形容齐桓公的冰火两重天的传奇一生,再恰当不过。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齐桓公的第一重人生。

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是兄弟。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出身卑贱,其母亲和外戚实力远远不是公子纠方面的对手,再加上年龄小,在竞争王位中处于劣势。所以公子小白自知处于劣势,从小就谦虚平和,处心积虑。而公子纠则傲气凌人,加上外戚一族支持,俨然王位在握。在齐僖公的大臣那里,已经形成一种舆论:与其支持强势的公子纠,不如支持贤能而母贱外戚弱的公子小白。

桓公霸业成就于忧患中兢兢求治。齐桓公在即位之初,聘请一箭之仇的公子纠的老师管仲为国相,展示了不计前嫌、唯贤是用的胸怀;管仲任相40年,体现了齐桓公超出常人的信任和授权;围绕管仲,聚集了一批贤臣团体;有长期坚持尊王攘夷目标,才能九匡诸侯;长期坚持国策的耐心,民富国强,成就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的人生结局非常悲惨。据史书记载,一代霸主,孤身被困高墙,无人在前,饥饿而死。死去60多日,死尸上的蛆爬过高墙,外人才知道桓公死了。

为什么会这样?死于安乐不能自拔。管仲临死的时候,桓公病床前问政。桓公想使用宠臣易牙、竖刁、开方三人,易牙烹其子以适其口欲,竖刁自宫,开方舍弃千乘之国追随,桓公认为三人忠心。管仲坚决认为不可,因为三人的行为都不符合人之常情,一定有更大的企图。

管仲离世,鲍叔牙为相时,曾力谏齐桓公罢斥了易开、竖刁、开方三人。然而齐桓公离开三人之后,食不甘味,夜不酣寝,口无谑语,面无笑容。熬不住,遂不听鲍叔牙之言,索性将易牙、开方、竖刁一起召回,同时官复原职。鲍叔牙愤郁发病而死。从此,桓公更离不开三人,三人更加肆无忌惮,欺桓公老迈无能,专权用事。

等桓公生病治愈无望的时候,三位宠臣开始围绕王位继承,争权夺利,把桓公幽闭而死。

据说桓公临死的时候,自悔不听管仲之言,实则桓公至死不悟也。桓公之所以成就前期霸业,在于自己带领贤臣始终兢兢求治于忧患之中;人生结局如此悲惨,不仅仅是三位小人所害,其实是自己丧失了忧患意识,耽于安乐,是死于安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齐桓公的冰火两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