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表达》

伊川王利珍坚持分享第1055天

一致性表达,简言之,就是身心合一。

摘抄:沟通的三要素是自己、他人和情境,如果我们在沟通中能做到同时关注自己、他人和情境(环境和事件),沟通一定是畅通的,会让你及时表达真实的自己,不伤害对方,让对方接受的同时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误会,绝大多数都是源于我们的沟通出了问题,不是忽视自己,就是忽视对方,或者只关注事情,一定要争个对错输赢。

比如在家庭中,如果父亲很强势,要说了算,并常常指责母亲,母亲为了息事宁人,只有去讨好父亲,久而久之,讨好成了母亲的模式,而她的内心是有委屈和不满的,而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孩子,本能地会站在母亲一边,为母亲抱不平,母亲也会背着父亲在孩子面前指责和抱怨父亲,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内心会压抑许多对父亲的愤怒和不满,长大以后也会像父亲一样强势和控制,习惯去指责他人,遇到更强势的人,他也会像母亲一样去讨好而委屈自己。

指责的时候,一定不会顾及对方的感受,只顾关注自己和事情,所以指责的人常常被人认为是一个自私的人,目中无人。

讨好的时候完全没有自己,自己变得渺小和不重要,一文不值。

如果家庭中母亲很强势,习惯指责他人,尤其是父亲,父亲可能以打岔或讨好的方式回避矛盾冲突,在这个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可能没有主见,遇事妥协;小时候会有很多委屈和愤怒,长大以后也会变得指责和讨好,同时遇事想逃避,不去面对。

打岔的时候,人是处于抽离状态,是孤立无助的,无法去面对的,逃离的。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典型的超理智,没有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也不去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只讲那些大道理,听起来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比如一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你就找不到好工作,你也就不会有好生活……

以上提到的四种不一致沟通模式:讨好、指责、打岔、超理智,不一致在于我们都没有关注和表达自己或他人的内心感受,因此在这些状态下,我们都会感到自己是低自尊,无价值的。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没有绝对的对错的,特别是在亲密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亲友关系)中,每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看法不一样,成长经历不一样,面对问题的应对方式也会有不同,因此,这四种沟通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只有合适不合适,当我们觉得不合适,并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问题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添加更合适的沟通模式。

让我们身心内外都和谐一致性沟通,在沟通中同时考虑到我、你和环境的因素,同时拥有关怀、自我肯定、智慧及创造性的特质,为我们创造和谐的关系。

在一致性沟通的状态下,我们尊重自己、他人与情境,我们是自我觉察、负责任的、开放的、关怀自己与他人的,我们是有活力的、有创造力的、有生命力的、自信的、能干的、负责任的、接纳的、有爱心的、平衡的,我们是高自尊、有价值的。

萨提亚女士在一首小诗中这样描述:

我和你的目标

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

和你齐参与而不会伤害你

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

离开你亦无须言歉疚

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

并且

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

那么

我俩的相会就是真诚的

而且能彼此润泽

林文采博士如此描述一致性沟通:

我道歉,并非要讨好

我讲道理,但不会冷漠无情或令人厌烦

我打岔,不是因为害怕与逃避

我一致性,为了真实的表达

你认识我,为了更深的连结

在一致性的状态中

我接纳我时间的有限性

我接纳我精力的有限性

我接纳我能力的有限性

我接纳我智慧的有限性

当我接纳我自己的局限性,就一定会接纳别人的局限性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致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