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史诗的草稿

今天手边的书是《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成尚荣先生著。假期的必读书目之一,我没有读完,今天正好翻到第四篇:儿童,伟大史诗的草稿。

我见识少,这句话是第一次见到。而这句话来自苏霍姆林斯基,原话是:“儿童是人类伟大史诗的草稿”。他用这句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儿童观。在读到这句话时,我猜测成先生会对这句话进行阐述,特别会解释为什么是草稿,后期如何修正等。思路确实如此,但成先生的行文却远比我想的深刻得多,深远得多。

成先生提到,其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在两个方面:儿童伟大与儿童“草稿”的修改。我们要认识与发现儿童,有什么样的儿童就有什么样的民族、什么样的人类、什么样的未来。我赞同并深感做为教师的责任担当。我们可能渺小得无法影响大的群体,但我们可能也伟大得影响无数个身边的家庭以及他们所影响的未来。教育要坚守“儿童第一”。对儿童可能性的尊重与呵护,是对未来、美好、创造的尊重与呵护,因此要观儿童的现实表现、要珍视儿童的梦想,要相信儿童,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乐观的期待。

成先生说,核心理念是解放儿童。我还没有能够完全的理解“解放”一词。当年,解放中国,是因为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给了全国人民新的生活与希望。但儿童是吗?所有的儿童是吗?我更喜欢“帮助”一词。帮助,在对方寻求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对方不查时,而需要帮助时,悄悄地支持,当对方不需要帮助时,默默守候。

我特别喜欢成先生在本章第一段的话: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应该“观儿童”,犹如价值观与观价值一样。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没有建立在充分观察之下的所谓观念,犹如浮萍。教师观建立在“观教师”的基础之上,家庭观建立在“观家庭”的基础之上,这与小时候父母常常念叨我们的“多看少说”,到是相似很多。

在本章中,成先生提出在当下的儿童研究与儿童教育中,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个是儿童教育焦虑,一个是童年成长危机。儿童教育焦虑,他概括为三种:学习焦虑;规划焦虑;比拼焦虑。这些焦虑涉及家长、教师、社会,终会影响学生,形成儿童焦虑。童年成长危机,提到了“童年之死”的概念,儿童与成人的边界在打开,在逐渐模糊,传统的童年概念正在消逝。

这段文字并不算最新观点,但可以感受到的是这批老教育家们正在关切的是整个儿童,整个社会的发展,他们的忧国忧民之心见于字端。成先生说,说到底这些是文化焦虑,也是理论焦虑,是对儿童研究、儿童教育的挑战,需要我们做为教育者坚信与坚守。这使我有些理解“解放儿童”呼吁的要义了。

儿童是人类伟大史诗的草稿,不仅阐明了儿童的伟大,儿童的可塑性,更在呼唤的是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你可能感兴趣的:(伟大史诗的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