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磨蹭的孩子(续)

昨天写了做事磨蹭的孩子,内容太多未完成,今天主要写方法。

第五,比赛是提高速度最好的方法。

我家爸爸对付小孩子有一个绝招,就是“第一名”策略,谁先喝完这杯水谁就是第一名,谁先把玩具收好谁就是第一名,谁先去刷牙谁就是第一名,谁快速上床睡觉谁就是第一名。这么傻的一个策略,在小孩子身上却是屡试不爽,几乎没有孩子能逃脱第一名的诱惑。

孩子的“抢上”心态在几个月的时候就已经突显出来,两个刚会坐着的小孩就会因为一个玩具而抢来抢去,如果家长重新拿出来一个玩具,他们会继续抢夺这个新出现的玩具。这就是比赛的最初形态,我女儿和好朋友的儿子相差19天,他们几乎一起长大,当时都在学爬,就是拿一个东西引诱着两个小家伙比着爬过来。

这个策略的转折点是三年级,进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想成熟了很多,“第一名”这么虚无的名头很明显已经不再好使,八岁正是孩子应该彻底理解和掌控安排时间的年龄,也就是说八岁之后孩子就应该彻底时间的概念了,如果还没有,家长必须要帮助孩子补上时间这一课。

但是比赛依旧是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我女儿每次背课文背不下来就叫妈妈,我会马上过去跟她一起背诵,我的记忆力非常好,一旦有我的加入,她马上就会提起十二分精神来,很快就能背下来。

第六,惩罚是个好老师。

前面我讲过,孩子早上磨蹭,家长不要提醒他,迟到了接受老师的惩罚,自然下次就知道自己上心了。很多家长都特别怕孩子犯错,因此步步紧盯、句句提醒、万事包办。即使孩子从来没有迟到过,但是每天都需要家长费劲叫早、不停催促,那么到底得到成长的是家长还是孩子?如果孩子迟到两次,受到惩罚,就能够自己主动起床洗漱、合理安排时间,这个错误不就犯得非常值得了吗?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家长应该适当地让孩子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如果你下午跟孩子约定要带他去看电影,结果孩子睡午觉怎么叫都叫不醒,叫醒之后又各种磨磨蹭蹭,最后错过了电影开始的时间,那么电影肯定是不能去看了,无论孩子怎么央求都不好使,只能等待下一次,而下一次他一定会整理好时间;或者周末你答应孩子写完作业晚上就可以带他去超市买好吃的或者做别的他感兴趣的事情,这个时候你绝对不要催他写作业,错过一两次之后,孩子就会因为这个惩罚而关注到自己的时间。需要克服困难的一定要是孩子,而不能是家长,这样成长的才是孩子。

第七,张弛有度。

孩子快速做完作业会有什么好处呢?可以打一局游戏?可以下楼玩一会?还是洗漱睡觉?没有期待的生活就是没有动力,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学会张弛有度。

坐久了要站一站、动一动,工作久了要休个假、旅个游,可是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写完作业弹钢琴,弹完钢琴压压腿,压完腿再下两局围棋,这样的压力会让孩子感觉窒息,就算做完这一样,还有下一样等着我,压力越大越不愿意做事,因为看不到希望,只有适当的留白才会提高效率。

家长要给孩子留出自由安排的时间,或者做他感兴趣的事情的时间,劳逸结合、充满期待,快速写完作业之后是不是有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在等着他?孩子因为有了期待,会主动认真迅速地完成既定任务,在他获得了自由时间后,也会非常有成就感,这时父母要及时鼓励夸奖孩子,要经常告诫孩子一句话:越自律越自由!

第八,以身作则。

感觉每件事情的最后一条都是家长的以身作则,可能是因为这一条在方方面面都对孩子太重要了。孩子就是家长的小缩影,如果家长有“马上就做”和“提前完成”的好习惯,孩子不自觉地就会向家长学习。

假设吃完饭后,家长要先坐在沙发上看看手机消消食,而不是收拾桌子上的碗筷,那么孩子吃完饭也不会马上去写作业,也会先休息一会玩玩起泡胶。家长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但是孩子却只能学到皮毛,他们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家长想要跟孩子仔细掰扯自己的时间安排情况,孩子的思路却也能让家长哑口无言,最终只能说出那句完全没有说服力的话,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咱俩能一样吗?你能跟我学吗?

不跟家长学又能跟谁学呢,有的家长自己本身是很利索的人,可是孩子却是一点也没遗传,磨磨蹭蹭,这样的家长往往是包办型还伴随着唠叨型家长,因为自己麻利,所以一般孩子的活都顺手做了,也是因为自己做事效率高,更看不过眼孩子的磨蹭而整天跟在后面唠叨,这样的家长更不可取。我关注的一位好友,她在家专职带两个儿子,老大才上幼儿园,她自己本身非常爱整理,但是儿子们自己的东西却从来不包办,都是教孩子自己整理,家里干干净净,孩子们也特别勤快,教育得非常棒,这才是以身作则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事磨蹭的孩子(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