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首先说明,这篇读书笔记大部分为摘抄哦。这本常年霸占豆瓣必读高分书籍Top.1的书,已经有太多精彩的书评了,甚至从一些书评中我看到了原来读书时所没体会到的一些更深刻的内容,值得拿来品读。

最开始吸引着我读这本书的是这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一抬头看见了月亮。”有趣的是,这部小说里既没有写到月亮,也没有写到六便士。1915年作者毛姆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发表,《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曾发表了一篇书评,称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毛姆喜欢这个说法,从而另一部小说的名字也应运而生-《月亮与六便士》。

1、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自然与社会

众所周知,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象征世俗的生活。书中的主人公放弃了成功的事业,美丽的妻子,懂事的儿女,而去响应艺术的感召,生活的呼唤,原始的回归,选择了一条创作的艰辛之路。他像一个朝圣者一样艰难跋涉,不远万里,去寻找心中的圣地。

虽然月亮在天上,六便士深陷泥沼,但是小说中并没有将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卑贱、神圣与凡俗完全对立起来。主人公既带有现实生活的粗鄙与肉欲,也有着无人能及的意志和追求。在小说中写到,“生活不过是一场混乱,充满了种种的荒谬和污秽,只能引人发笑,未免乐极生悲。”

生活是很难用只言片语描绘清楚的,它本身就杂糅一切复杂的情感,追逐亦是取舍,追求的愈纯粹,需要舍弃的便愈多,也许真的只有将生活的体面和世俗都放下了,才可以看到生活的本质,真正的追求。

2、“我”是谁?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娓娓道来,对人生感悟良多,可以说“我”是全书的又一主角,“我”见证了主人公从平凡到伟大,而“我”自己也从羞涩内敛变得人情练达,对人性、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我”是谁,“我”是凡俗之中的一人,观察着别人的生活,凭着臆想做出自己的判断,“我”是一个孤独的叙述者,“我”身上有作者毛姆的影子,有芸芸众生的影子。

对于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生活,“我”有批判,也有感慨,一方面看不惯他的冷酷,对于爱情的残忍,一方面我”也看到了爱的矛盾性,它有时能够激发人的艺术感性,有时又是欲望的牢笼。斯特里克兰顺应着自己的内心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残忍的选择,而“我”却不能,亲情、爱情、金钱、生活品质这些世俗的东西很难割舍,所以“我”只能躲在窗户纸后仰望别人的生活,思索生命的价值。

3、最深层的精神需求-创造本能

有了精神的深层需求,斯特里克兰才会不断推翻自己的生活经验,疯狂追寻,最终在塔希提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倾毕生之力,将他对于尘世的理解,对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全部写在这幅画里。

但是在小说结尾,他却嘱咐妻子烧掉他的巨作,所有在精神层面追寻的答案却要付之一炬,这是为什么?他暗示着,当人的精神性抵达了制高点,它便不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体现,哪怕是艺术杰作。

毛姆告诉我们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且那遥不可及的精神涅槃,付之一炬正是涅槃的象征。每个人都有对于艺术的创造本能,只是常常被压制在了物质的欲望之下,而最高层次的艺术表达,却是化于无形的,涅槃才得以重生。

其实关于生活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追求,有的人穷其一生致力于名和利的追求,有的人想平平淡淡做好自己,有的人想追逐梦想,逆流而上。对于每个人不同的选择也无法评判谁对谁错,忠于内心,就会是最好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