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7谜之一战---黄天荡水陆决斗
小武忽然道:“对了,我还有一个小的疑问,刚才问题太多,就没来得及询问秦桧或赵构---那就是关于黄天荡之战的具体地点,这只是个小问题,或许并不很要紧吧。我看过一些地图资料,据说那是镇江附近的一个古荡口,但还是弄不清楚黄天荡究竟在那里。”
说着,小武翻出一张黄天荡地形图指给八角看,一边道:“当时兀术一时不能擒住南逃的赵构,又知道各地赶来勤王的宋军甚多,担心被包围而不敢久待于江南。于是金兵大队携带着在江南抢掠的财富乘船北归,结果被韩世忠的军队截击于镇江,后来又被困黄天荡48天方才侥幸逃生。这一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居然哪个资料都说得不清楚!这可是古代著名的战役啊?让我一直有些疑问……”
图表9黄天荡之战地形图(错误版)
图片来自互联网
八角一瞥小武所指的地图,哈哈大笑,连胡子都吹起来了,道:“这哪里是黄天荡呀!地图标的基本位置都是错的,你当然搞不清楚!其实金兵真正被堵了48天的地方,根本就不在镇江,而是在南京正北方,即今叫做八卦洲的地方。”
说着,八角用手一指地图上长江中的一个大岛,说那个大沙洲(八卦洲)才是当时宋金决战之黄天荡。
小武大为震惊,道:“这怎么可能?两者的地理偏差这么大,难道中国所有的史家资料都搞错了?不可思议!请你给详细说说!”
八角想了想,捋须微笑道:“这事倒也不赖史家,都是清朝乾隆皇帝干的好事!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他对宋金的历史特别感兴趣,全都亲自过目。由于满清认金国为始祖,故凡金国战败耻辱之役的史料无一不被删改。只是黄天荡之战的描述历来极多,乾隆帝也无法将历史上的胜负倒过来改写,于是只好全部剔除。”
“由于黄天荡一带的地形已变、再一改名,从此死无对证,于是汉人再也不能去当时的战场凭吊了。其实乾隆六下江南、五登南京栖霞山,两次赋诗提及了视线中的一处岛屿,有人问起缘故来、他也总是笑而不语。”
说着,八角大袖一挥,又是一张白纸从袖筒中飞出,小武连忙接过一瞧,却是一首御制小诗《燕子矶北望》。
燕子矶北望
乾隆帝
当年闻说绕江澜,
撼地洪涛足下看。
却喜涨沙成绿野,
烟村耕凿久相安。
八角随手又从桌上翻出了一张长江中下游地图,拿起笔在上面画起来。一边画,一边道:“如今,南京正北方的八卦洲是除了崇明岛之外、长江中数一数二的大岛。但是在宋朝时,那里还是很多个分散的沙洲,彼此之间尚未完全连成一体。上游的沙洲由于冲积,土地已经闭合;但下游仍开着一个口子;而中间像个葫芦,这就是黄天荡。”
“乾隆的《燕子矶北望》一诗中提到的‘涨沙成绿野’,就是指过去的黄天荡如今已化为了可耕种的土地,于是他更不想再提以前的一个字了。我是因为看过前代的地图,所以大致能重新画出来。”
图表10黄天荡之战地形图(正确版)
小武看着八角在地图上勾勒出已消失数百年的黄天荡,眨了眨眼,问道:“但当时兀术率领的金兵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
八角微微一笑,捋须道:“兀术既然决定北撤,金兵便大肆搜刮了江南的财富,然后从杭州装船,顺着大运河一路北返。所以韩世忠很容易判断,金兵的船队必然会从镇江的京口码头附近(大运河与长江交界处)进入长江,然后驶向江对面扬州的瓜洲码头,继续顺大运河北上。”
“金兵预先掠取了不少南宋战船和民船,本身人数也有数万之众,故无论在兵还是船的数量上都很有优势;但是能在运河里行驶的战船体型不会太大,加上金兵不熟悉水战,故在质量上居于劣势。而在韩世忠这边,大约有8千宋兵,精于水战;战船虽然不多,但是正好赶上有几艘高大的海船(宋东海水师的船)驶来扬州码头。所以,在水军的质量方面,显然是宋军要强一些。”
图表11兀术策划金兵沿大运河北返路线
小武有些明白了,道:“原来金兵大军是顺着大运河北返?那为何不在入长江的运河口两边伏击他们?何以后来的战斗发生在长江之中呢?”
八角捋须摇头笑道:“想在运河口伏击并不容易。因为金兵完全可以水陆并进,他们的人多,自然可以分兵占领运河两岸,以掩护船队前进。再者宋军的优势就在那几艘海船,可是海船容易搁浅,在长江里游弋倒也罢了,根本不敢靠近运河。”
小武这才明白,摆了摆脑袋道:“看来在水战方面,我需要学习的还多着呢!”
八角微笑道:“韩世忠也不是没想到这一点,事实上宋军在镇江的运河旁一座高山上的寺庙里和山下的树林各埋伏了200人。因为金兵首脑也会担心行军风险,很可能先来考察长江与运河交叉口的地理形势,所以不妨在制高点上打个埋伏。”
“后来情况正如所料,兀术亲自来勘察地形了!但由于寺庙中的宋军出手太早,只是抓住了兀术的两个随从。而山下的宋军还没有准备好,所以被兀术和其它金将逃跑了。不过,这只是个开胃的前菜,拉开了两支大军正面大战的序幕。”
小武哈了一声,道:“竟有此事!那么金兵战船进入长江之后如何了呢?”
八角捋须笑道:“金兵大约有战船百余艘,另有装载银粮绸货的物资船300艘,浩浩荡荡地驶向长江北岸。宋军立即战船齐发,从扬州驶出正面截击。当时满江的船只如蚂蚁般聚拢,两军大战何其激烈!韩世忠之妻梁红玉还爬上桅杆旗斗中击鼓,同时发出旗语指示宋军攻击方向、告诉他们金兵帅船位置,而不要纠缠于物资船。”
小武点头赞道:“这就是著名的‘红玉击鼓’啊!”
八角点头笑道:“由于金兵的主力战船接连被宋军击沉和撞沉数艘,还被射了一些火箭,于是帅船有些怕了,退回了长江南岸、即镇江一边。因为海船主要靠风,为了减小宋军海船的威力,于是帅船开始向上游逃窜,希望能绕到宋军船只上风口。其余的战船和物资船便也跟着向上游驶去,于是从镇江一直驶到建康(南京)。”
“而另一边,宋军战船也不能向南岸穷追,一是担心海船吃水太深而容易搁浅,二是金兵船只太多、追近了反而会跟众多物资船纠缠在一起。于是又退回长江北岸、即扬州一边,跟着向上游驶去,随时粉碎金兵船只靠向北岸的企图。而且宋军船少,一直盯着金兵的几艘帅船和主力舰打就行了,其它的船只暂且不管。”
小武心悦诚服,赞道:“原来宋金交战时双方的心态是这样的!非精通水战者是绝对弄不清楚的。”
八角微微一笑,捋须道:“乾隆那首诗的第一句‘当年闻说绕江澜’,指的正是当年宋军绕着长江阻截兀术船队,从镇江开始整整阻挡了一百多里地。‘绕江澜’乃是双关语,也是‘绕江拦’之意,并不是表面上的‘波澜’而已。而兀术的帅船是众矢之的,一边快跑,一边担心宋军大船追近、突然袭击他,搞‘斩首行动’!”
“无巧不巧的是,南京江面的黄天荡沙洲形状特殊,其荡口看上去又极像长江的主航道,于是帅船慌不择路、一头冲了进去。等兀术发现不妙也来不及了,因为后面紧跟着的其它金兵战船和物资船、如潮水般地连续涌入这个葫芦口,任何人也没办法让船只掉头。”
小武哈哈笑道:“宋军见对方突然使出这等超级大昏招,估计是笑不动了。于是韩世忠派几艘大海船守住黄天荡口,十万金兵连人带船就只能呆在沙洲上了。”
八角捋须笑道:“在极度被动之下,兀术派人请求韩世忠让出一条生路,如获同意,他愿将300艘物资船、连船带货都送给对方。”
小武想了一下,道:“韩世忠何不同意一下?就当是先收下对方在江南搜刮的民脂民膏,算是物归原主;然后又再反悔,不让出一条生路;反正兵不厌诈,兀术又能如何?”
八角嘿嘿笑道:“你都知道兵不厌诈了,兀术乃是名将、怎会不知?他的算盘是,只要韩世忠答应下来,不论真放假放都不要紧。金兵势必先放几百条物资船出荡口,移交给宋军。到那时候江面乱成一团,战船伪装成民船、掺杂其中,你怎分得清楚哪条是哪条?然后金兵战船趁乱逃走、甚至反攻,说不定能收到奇效。”
小武恍然大悟道:“原来兀术是这样想的!好在被韩世忠识破了。”
八角捋须道:“见韩世忠不肯让路,坐等金兵在沙洲上自生自灭,兀术苦熬了多日,这才从渔民处求得一策可以脱身。原来黄天荡南部沙洲是近些年才合拢的,原先那里有些沼泽水流、也有些候鸟栖息,地名称为老鹳河。”
“因为这里的水土相对比较松软,因此让十万金兵一起拼命挖掘,倒也一夜间便挖通了老鹳河,连通了长江。第二天一早,金兵大队船只冲出了黄天荡,继续向南京上游驶去。宋军也马上发现了此事,韩世忠立即领兵追击阻截。”
小武讶道:“这一战居然还没完?”
八角点头道:“绕过半个南京后,兀术不敢再与追击的宋军大战,令金兵抢先退入秦淮河休整。宋军在白鹭洲一带继续封锁江面。金兵在绝境里待久了士气已衰,好容易逃生后、不敢轻易再战。此时江北金兵元帅完颜昌派部将前来接应兀术北归,但在长江北岸的天长、仪征、扬州一线被宋军阻截而止。”
“兀术仍是无法北返,便重金悬赏突破长江之策。有福建人王喜,献上了一计:一是在战船中填土,可以减小长江风浪颠簸的影响,同时可以减小敌军火箭的威力。二是在船面铺上平板防护一些关键位置,同时减小敌军挠钩的威力。三是在战船的两侧各加上一排桨,无风之时可让士兵人力提速。”
小武震惊道:“估计这个王喜极善于海战!却在宋朝未得到重用!”
八角捋须继续道:“四是赶制一批火箭、加上十字叉(不射穿船帆、却能挂在帆上面燃烧),而金兵在射箭方面应不弱于宋军,于是这可以成为金兵这边的优势。五是挖掘运河,出其不意突破封锁。由于金兵已有挖掘老鹳河的经验,故从秦淮河再挖分支也不太难。”
“十来天以后,金兵的水战能力大大得到提高。选了一个没有风的日子,他们悄悄地挖通了新开河,船队乘夜隐蔽进入了长江,从白鹭洲后面绕到了宋军的上游。第二天早上晴朗无风,宋军发现不妙以后也无法驱动海船对敌。金兵战船反而发挥了小快灵、数量多的优点,多路围攻宋军大船,导致所有海船中火箭被烧光。”
小武大讶道:“居然是这样!金兵居然全胜了?不仅仅是逃走而已?”
八角摇头笑道:“宋军水师大部分战死,韩世忠也冒烟突火逃上了北岸,金兵追杀不止。幸好长芦寺庙僧人闻讯后、率乡民千余人接应宋军,残余宋军才从瓜埠乘当地船只入滁河,取道仪征回镇江去了。”
小武惊道:“原来韩世忠也几乎全军覆没呀!”
八角笑道:“这就是后来梁红玉上表请罪的原因。当然赵构并不在乎胜败结果,他认为韩世忠肯定是功大于过的,表彰他是政治的需要,让各路军将有学习的榜样、才能迅速稳定南宋的局势。”
“再说金兵那边,兀术胜了这一仗后又嘚瑟了,大军驻留南京也不着急北返了。不过此时岳飞所部宋军已缓过劲来,正在顺宁杭线的陆路努力北上。不久,岳飞的先头部队穿过句容、攻占了牛头山(南京江宁牛首山),金兵的南线防御吃紧。”
“此时建康又出现了谣言,说张俊的部队正在从明州(宁波)赶来,且军中有不少大海船---他们即将从海上进入长江,对金兵主力进行包抄拦击。”
“兀术虽然侥幸胜了一场水战,但很大原因在于出敌不意,实不愿意跟已吸取教训的宋军再打一场水战。是故这个消息让兀术觉得南京彻底不安全了,于是重拾北归计划,带着众多的战利品北渡长江遁走了。金兵完全北撤、距黄天荡之战开始之时已经48天了,但记载上说兀术的军队被堵在沙洲上48天是不确切的。”
图表12韩(北)岳(南)两军夹击金兀术示意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长出了一口气,点了点头笑道:“黄天荡之战,我今天算是终于弄明白了!有机会去南京的话,可以穿过地图上的南京长江二桥去八卦洲的古战场逛一逛!”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中兴四将的最终结局如何呢?听说岳飞死后,韩世忠从此不问军事、退休终老,那另外两位武将呢?”
八角微笑道:“刘光世是个老经略相公---他成为军方顶层干部最早,一向拥兵最多。虽然文臣屡屡弹劾他‘御军姑息,无克复志’,但他就是我行我素,任别人如何说他是庸将、治军松懈而无动于衷。晚年也练练书法,并写下《养生论》专著,倒让皇帝非常放心。”
小武哈了一声,道:“原来刘光世倒也不傻。我以前就很奇怪,无论是金将或宋将,很多人对他都有所忌惮。然而他似乎从不参加大战,但每次封赏却从不落下!估计他很明白,作为军中宿将,越是不求表现,皇帝才越放心。”
八角点头捋须微笑道:“还有一个张俊,本是个在底层混迹了大半辈子的老兵。非常懂得讨好上司、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力,加上运气好到爆棚,这才上升到了顶层。他的年龄要比刘光世大3岁、比韩世忠大4岁、比岳飞大17岁。”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下旨同时擢升三大武将---升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针对这个突发性反常事件,加上宋金合议已成,张俊敏锐地嗅出了味道:皇帝希望他们三人交出兵权!于是乎,张俊马上申请退居二线,同时也给韩、岳两人做个表率。”
小武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呀!张俊是个懂政治的人,他的行为可以理解。可能韩世忠也懂了、就跟着退休;但岳飞还年轻,所以不懂。”
八角微笑道:“皇帝当然喜欢知情识趣的张俊,而张俊当然也知道北宋初年的大将们在被‘杯酒释兵权’之后做些什么。此后他一心兼并土地,占地超过百万亩,成为古往今来的史上第一大地主!这还不包括其名下的无数园林与豪宅。每年田地收入相当于绍兴府的两倍,同时他还精于外贸和其它敛财行为。”
“张俊的家里银子堆积如山,于是铸造为1千两1个的大银球,唤作‘莫奈何’---库房里有很多个,但是看管也不严。原因是小偷基本搬不动50公斤一个的银球,更不可能拿走而不惊动别人,所以无可奈何!”
小武哈哈大笑,道:“没想到张俊这么有钱!估计所有文武官员都是羡慕不已。但恐怕这是皇帝默许的,秦桧、岳飞也绝不会有这种待遇!”
八角捋须微笑,道:“宋高宗曾经听说一个小丑会透过铜钱看相,便让他看看自己,他说看到了帝星!再让他看看秦桧,他说---看到了相星!又让他看看张俊,小丑反复看了半天,方才皱眉道:‘只看见张郡王坐在钱眼里’……在场的人无不大笑!”
“张俊66岁之时(1151年),宋高宗一时高兴,带上一帮南渡老臣来他家中探望,顺便了解一下老同志退休之后的状况。结果宾主都尽欢而散,当天的菜谱却意外流传到了后世,可称是千古罕见的菜单呀。你可以看看!”
图表13张俊家宴菜单(主桌,1151年)
图表14张俊家宴菜单(侍卫、随从席,1151年)
小武粗看了几眼,便咋舌道:“还能再奢侈一点儿不?满汉全席也比不上张大地主的家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