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经过的六一

我的最后一个六一是在2002年。当时,我上初一。学校集合了初一的所有班级,组织了初中部的学生为初一孩子表演了几个节目,庆祝当时的我们过最后一个六一,从此童年就结束了,我们就开始了青少年生活。

成年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每到六一就会特别的忙。忙着孩子们的表演,忙着家长的接待,忙着领导的检查与评估。

从春季开学开始就为六一准备节目。先是搜集资料,然后了解班里孩子的特点,看看哪个孩子更大胆,哪个家长更配合;为了得到奖项,接下来就要了解领导的爱好取向了;当然,还得知道别的班级准备什么节目,以免重复了。

六一前还要与家长们商量服装化妆等事宜。衣服是自己买呢还是统一买,是买表演服装呢还是买平时就可以穿的服装。各个孩子家庭情况不一,家长的反应也就不同。年轻家长自然想要好看好玩,而爷爷奶奶更希望实用,简单。化妆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活计。年轻的妈妈大都可以化,但是画出来的风格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

接着六一当天就要比平时至少早半个小时到岗,有时候连早饭都顾不上吃,然后开始最最忙碌的一天。有的家长就是会体谅老师,在家里准备好一切;但是也有些家长会说,我们家什么都没有,就指望在学校老师帮忙弄了。于是忙碌而紧张的晨间接待就变成了忙碌的后台:一会儿有入园的,一会儿有忘了带东西的,一会儿有没化妆的,一会儿有没做头发的,一会儿还有领导巡视检查的,一会儿又催吃早饭了——早上画好妆的又白搭了。

正忙着就听到舞台上主持人已经开始催入场了。组织家长带着凳子去台下入座,又带着孩子们到后台候场。小班的孩子没看到过那么多人,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就伸手想要抱抱。负责任的家长就鼓励孩子与老师一起等待,不着调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转眼就不知道去哪了。中班的孩子们还不错,会安安静静和老师等待候场,看到家长过来也会摆姿势拍照。大班的小朋友就更不错了,看到家长过来会告诉他们在自己班级的区域观看表演。

已经彩排了好几次了,老师们也很清楚表演的顺序了,只需要在前一个节目上台的时候候场就好。幼儿园的节目都需要老师在台下帮助他们回忆动作,所以等孩子们上场后,老师匆匆找一个既不挡住摄像又不挡住家长的地方悄悄帮助孩子们表演。往往一个班级三个节目,六个班级大概有十八个节目,再加上教师和家长助兴节目,大概就有二十多,需要时长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倘若班级多的话,估计至少要三个小时。

表演结束后,家长可以自行选择带孩子是否回家。一般来说,家长还会带孩子们出去玩玩,毕竟是六一,孩子的节日,而且家长已经请假了,想好好陪陪孩子,弥补自己平日里在孩子成长中的缺失。而老师在忙碌了一早上后终于可以喝口水,喘喘气,回头一看,还有一个小不点没接。于是又是各种电话打不通,只能带着孩子在教室里休息。简短的休息后就要开始评比节目质量了。排名必须是要有的,因为这决定了每位教师的考核和工资。表扬和批评也是要有的,因为这才会引起教师们之间的竞争。于是下午就变成了教师的反思与交流总结大会。

这就是我这几年的六一,回想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快喘不过气来了。今年,第一个如此轻松自在的六一,看到朋友圈才让我想到,原来工作这几年的六一一点都不快乐。所有看起来美好的事物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努力,但是,我不想让六一也如此功利。

愿孩子们真正的拥有一个快乐童年!

愿所有幼师永葆初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我经过的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