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师看“中国式家庭教育”

我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女的。

什么叫“中国式家庭教育”呢?百科里这样解释:中国式家庭教育是从2012年10月流行的"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等词中衍生出来的,用来指称中国现实存在的一些家庭教育弊端和问题。


最经典的大概是流传已久的“棍棒教育”,所谓棒下出孝子,被爷爷奶奶带大的我深有体会呀,以至于一度的缺乏自信,总怕做错事。因为怕被打,连摔脱臼了脚都不敢吱声,若不是走路姿势明显别扭,怕是我现在就是个蹶子吧。

而也有一种和“棍棒教育”非常相似的,就是指责式家庭,受的伤害比打在身上的痛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谦虚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过度则变了味道。吃饭、成绩、玩耍、无论孩子做什么,第一时间就是否定。最常听到的是“看隔壁家小孩多优秀”,久而久之我们也否定了自己。因为干啥都不成,所以啥也不想干。


到了后来的计划生育,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心血和精力投放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结果有两个,一是过度溺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惯着孩子,非常容易导致孩子“对人不尊重、对事不负责任、对物不珍惜”的现象。

二是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无尽的课程和辅导班,压在小小年纪的他身上(还有不少家长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缺没有了玩耍的资格,而家长口里还是一声声的说着为孩子好。

以上的例子,基本是普遍现象,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国式家庭教育”。

所幸,慢慢的我们开始意识到这样的教育存在弊端和问题,我们进行讨论和反思。

作为一名女室内设计师,虽然未婚未育,但也有一番思考。所谓家庭教育,家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精神寄托。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非常有利孩子的身心健康的。

环境影响行为,怎么设计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呢?

首先,我们需要摆正心态,孩子需要我们平等对待,需要我们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从而形成双向的交流。遇到意见不统一有分歧的时候,我们要用“y”式,即引导和影响。

 

以前我家里装修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发言权的,哪怕那会我已经上初中了。

我在室内设计这五年里,甚少听到父母质询孩子的意思。只有个别,会让孩子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其实小孩子年纪虽小,但他们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这时,如果孩子的想法有些过了(比如孩子选择的墙漆是深蓝色,有些家庭不喜欢太深色,觉得不耐看,或者过于沉闷)。

我们可以先进行引导,是否非这颜色不可呢?若孩子就是喜欢这颜色,那么我们趁机建立价值观,认真 的告诉孩子:“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选择的这个颜色,就得接受日后看腻了或者不再喜欢了的结果。”

俞敏洪说过:“家庭教育的重心在于爱心、价值观、善良、积极、乐观、向上、勤奋。这些守住了每一个孩子就是成功的,每一个家长就是成功的。”

 

那我们怎么建良好的价值观呢?这就应该从自身出发,我们希望孩子成长为怎么样,我们作为引路者就必须走在前面。

我经常听到说现在的孩子聪明,会玩微信会购物,我家侄女3岁就会刷抖音。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父母天天刷抖音,孩子自然会被影响着。

我们希望孩子多看书,不是强迫孩子去看,而是父母带着孩子看。所以家里有个书房是非常有必要的,哪怕是个小小的区域。

教育不是我们认为的教导,而是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是啊钟!一名爱思考的室内设计师,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室内设计师看“中国式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