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厌恶要看你怎么玩

这几天听万维钢的《精英日课》有听到关于损失厌恶的新说法。他里面说到了一个关于遍历性的概念。但是首先我们还是来说一下损失厌恶这件事情。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所以理查德塞了(2017年的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了禀赋效应。但是我一看到这个就知道这是错的离谱的东西。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写过《《得到》中经济学课的错误》,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批判过这问题。但是那个解释对于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不太好理解。所以当我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就知道这事一个更能让人接受的方法。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个猜硬币的游戏。正面朝上,亏100,反面朝上赚120。这个游戏很多人会直觉的反应不应该玩,所以那些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就说这是一种偏误。因为只要理性思考就可以知道,玩一次的期望是赚10块钱。所以应该玩啊,不玩的都是因为不理性。而这种不理性是深深的埋藏在人的心理之中的。我当时看到这种解释我就知道是有问题的。因为既然是一种心理偏误,那为什么自然选择没有把这种会对自己造成损害的偏误给淘汰掉呢?

这其实就是那些研究损失厌恶的人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把上面的例子里面的前换成比例。正面朝上,亏100%,反面朝上,赚120%。并且可以玩无数次,那如果是每次只投入一个固定的小额的成本,就一定会赚钱,但是赚钱速度回很慢,比如每次投入100元,每次平均只赚10元。但是如果你想赚的快一点,你就要加大投入力度,每次投入1000元,10000元或者干脆全部投入。就拿全部投入的人来说,他的结果一定是倾家荡产,因为只要亏一次所有资产全部清零。所以这样的游戏人们一定不会去玩么?关键是看你怎么玩,没看到蚂蚁金服里面一大堆人都在买定投基金么,这不就是每次投入100块平均赚10的那种人。所以那些说不会玩的人都只是嘴上说说,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他们在玩。由此我更加认识到研究人的学问不要看人说什么,要看人做什么。

所以损失厌恶根本不存在,用定投的方式,就不会有损失;但如果是全部投入,那就一定会损失殆尽,所以损失是远远大于得到。所以不存在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根本是不一样的收益和损失,所以根本没有什么损失厌恶。那损失厌恶都是不存在的,那些对损失厌恶的解释就全是胡说八道。所以说损失厌恶的这些人都是数学和经济学都双双不过关的人。

研究人的学问就一定要全观察真实的世界,看看人们做了什么,不要看说了什么。不要用一些没有办法验证的东西做解释,比如心理因素,民族性。这些都是阻挡你理解世界的障碍。

你可能感兴趣的:(损失厌恶要看你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