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的魔怔

“性格会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你的沟通方式,而自我概念会决定你如何看待/评价你的沟通方式”,这是我看《沟通的艺术》第二章看入人里的时,最让我觉得有收获的一句话。

性格通常终其一生都会保持恒定,有些特质甚至随着时间推移愈加明确显著,而且有研究发现性格很大程度是由基因决定的。作者指出,在我们意识到因为性格因素造成沟通挫败时,要谨记两件事情:

一、 我们在某些性格特质上并不是全有或全无,而是程度的问题。如果认定自己就是”害羞“或”社交“,实在是过于简单和武断,可以认为三分社交,七分害羞...

二、即使你似乎具有害羞或攻击性的性格特质倾向,你任然可以在沟通过程做相当程度的调整和控制

    所谓自我概念,就是你对自己所持有的相当稳定可靠的知觉,就好像一面特别的镜子,不仅反映出你的身体特征,还可以反映其他部分 ---- 情绪、天分、喜好、价值观等。自我概念如此重要,它会引导我们用截然不同的观点来看待沟通行为。比如沟通中表现出的安静特质,负面的自我概念会认为”我简直是个懦夫,所以才会说不出话来“,而正向的自我概念会认为”我享受倾听甚于讲话“。

    自我概念的形成,当然和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个体的影响紧密。从书中页学习到,孩子的自我概念,取决于大人、老师、同学、甚至他们在男女生团体活动中的言行和获得的评论。负向自我概念受到过时的资讯和别人扭曲的回馈影响外,甚至它有时候会因为”强调完美“而产生.... 将追求完美当作理想并没有错,但处处期待自己非要完美不可,只会给你传达既错谬又没必要的自我贬低信息。

  由于自我概念是主观的,而且自我概念抗拒改变,是认知的保守主义。这种保守主义要么引导我们寻找支持我们自我概念的人,要么努力去维持曾经讨人喜欢的自我概念,要么就自欺欺人或缺乏成长。那么如何改变和提高自我概念呢?

一、 拥有真实的自我感  ->  每次沟通,我需要观察到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

二、 拥有切合实际的期待 -> 沟通后产生的不满,可能来自于期待过高;我需要对照个人的成长,而不是一个理想完美者的行为

三、拥有改变的愿望  ->  改变不仅停留在希望,而要像现在一样不断学习和努力

四、拥有改变的技巧  -> 我需要从书中寻找忠告,也可以观察楷模

虽然改变很慢,在一点点坚持后总会留下痕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概念的魔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