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焦虑思维》读后感(第一、第二章)

  前段时间沉迷于小说,不仅耽误了自身的学习成长,并且让自己每天沉沦于焦虑之中无法自拔=_=

  偶然间在支付宝上获得一张图书优惠券,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结果发现了这张书,于是花费10个大洋买下就这本书,尝试能否平静下我焦虑的心❤️

  开篇看了看目录,我有点忧郁,以为自己又买了一本鸡汤书,经历过社会毒打的我,已经对各种鸡汤百毒不侵⁼̴̤̆ ꇴ ⁼̴̤̆

  细细品尝下来,感觉还是有一点滋味的*^_^*

第一章:走进焦虑思维,无处不在的焦虑

  为什么会有焦虑的存在呢?起源于远古时期,生存环境中潜伏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而假设性威胁无疑可以提高存活的概率,所以人类发展出了能够迅速察觉并应对威胁的能力,宁求稳妥,不愿涉险。

  这种能力在当时是有益无害的,事故发生时,肾上腺素飙升,由压力产生的化学物质又因为当时大量的体力劳动而排出了体外,所以影响较小。

  时间拉到现代,我们遭受人身威胁的可能性极低,但是精神压力却变得更加复杂。我们身体里依然存在祖先留下的“战斗还是逃跑”的本能,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竞争,激起了我们的原始恐惧,迫使我们学习求生技能,一直处于“橙色预警”级别的威胁和高度戒备之中,引起一连串的“过度警觉”反应,释放恐惧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使身体衰老,使大脑处于持续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引发心脏病和癌症,降低免疫力,造成社会关系冲突。(这里让我联想到一些经历,你们沉浸于忙碌之中时是否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而且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太多事情,更别说焦虑了,而一旦闲下来,尤其是夜深人静,孤枕难眠时,脑海里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影像不停地飘来荡去,如此看来焦虑大多数都是“闲”出来的⁼̴̤̆ ꇴ ⁼̴̤̆)

  你早年的生活经历也许会告诉你,生活在过度警戒的状态能让自己更有安全感,但是现在一点小挫折或不愉快的意外都能把自己打回焦虑不安的“原型”。这种情况发生,让你处于一种失控的循环之中:因感知威胁而焦虑☞恐惧引起过度反应☞过度反应使情况变得更糟☞更加焦虑☞更加过度反应☞情况更糟……

  为什么我们面对情况时,大脑先焦虑,然后才思考。因为我们需要先察看环境,确定是否存在危险,哪怕是遇见了好友或处于安全的状态里。

  大脑倾向于察觉威胁,相比正面信息,它对负面信息的反应更加强烈。因为我们过度查找所谓的“FUD”因素:恐惧、不确定和怀疑,所以我们会给予负面情绪更多关注,这是我们大脑的“负面倾向”。(此时我在想,社会上负面新闻的出现往往多于正面新闻的出现,是否因为“负面倾向”的存在,大多数人对于负面新闻喜闻乐见,有需求就有了市场,所以负面新闻出现才会更频繁)

  焦虑往往让自己困在对现实或幻想的担忧和不确定里,武断地做出消极判断,无法中途暂停,对现实进行反思,却从未想过寻找轻松和解脱。

  处于焦虑状态之中,你会一直试图寻找所有可能会变糟糕的事,这样你就可以做好准备去迎接它们,美名其曰:有备无患。但是你却茫然不知你已经沉沦于一个思维陷阱里:你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幻想中的糟糕结果,所以你一直在不停地焦虑着,一直都是在用最糟糕的预感来填补“如果……我将会……”这个句式里面的空白处。(尝试着尽量别去用假设来对待人生)

  处于焦虑状态中的你,一直在强迫性地、反复地查找令人痛苦的因素,却没有能力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办法上。(这种思维叫做:反刍思维)

  也许你在告诉自己,为可能出现的灾难订制应急计划会让你感觉掌控了生活,但是你不知道不停地在脑海里播放着无止境的各种“灾难”,可能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头疼、肠胃病、失眠以及身体上的疼痛。(人生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尤其是在这个多变的社会里,只需要把控住大方向,别太过多地纠结于细节。问问自己:这个问题能解决吗?能!那你担心什么?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不能!那你担心有啥用? (•͈ᴗ•͈ૢૢ)❊⿻*人生的填空题里从来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在确实存在威胁的情况下,识别威胁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当你依赖以往反应过激的状态来建立焦虑模式时,你的交感神经开始变得兴奋,心跳加快,肌张力增加,血压身高,身体里充满紧张和不安,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之下,大脑无法达到静息状态,很难得到放松,进入深度睡眠,导致你不能恢复到平静的情绪状态。

  这种状态下,大脑会重新形成新的神经通路,规划新路线图,通向未来的观点、情感、思想、知觉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但是路线图是在这种精神状态里绘制的。此时大脑开始将大大小小的生活冲击编织成一种关于生活信念和规则的限制性模式,这种模式会引发焦虑的、恐惧的、情绪化的思维,干扰思路,阻碍坚持到底的毅力,破坏信心和满足感。长此以往会导致自己人际关系更差,健康受损,生意失败,情感麻木……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得有意识地进入全新的精神状态(如平静),如此你就会出现新的行为。所以首先目标是重新训练自己的神经系统,减少恐惧。

  然后训练自己的思想内容,当学会调节身体对意外的反应,中断习惯性焦虑和反刍的思维模式,你将能长期保持更加快乐的精神状态。

  如何通过有力的干预手段使大脑重获平静:

  1、通过练习,重新疏通大脑。你的情绪、行为模式、态度和观点全部都与你的精神状态有关。如何以及何处处置你的注意力决定着你大部分时间里的精神状态。转移注意力,你将能改变你的精神状态。(重点:转移注意力)

  2、通过自我调节和对信念、感受和行为的控制,你将能做出改变,并能在长时间内保持更加快乐的精神状态。长时间受焦虑困扰,在脑海里播放着“我的未来最糟糕”的电影,会让大脑陷入持久危机。当你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并自我调节,你就能更加清晰地认识世界,更加合理地对待你的经历。(重点:你要控制住你自己呀!接纳自己,爱自己,清晰地认识自己,合理对待自己,容忍不完美的自己)

  3、你的身体状态反映你的精神状态。通过重新疏通大脑来改变精神状态,重组思维来改变身体状况。(书上说可以通过营造环境来维持平静状态,比如:看晚间新闻时休息一会儿或暂时戒掉社交媒体。为嘛我觉得只有关掉手机,紧闭窗户和拉上窗帘,在黑漆漆的房间里拉上被子蒙头大睡才是办法)

第二章:正视焦虑思维,让自己更有包容力

  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焦虑不能改善任何现状。

  焦虑的人看问题往往“宽于律己,严以待人”,以“自己的得失”为标准,只考虑自己的得失,让自己获利就是对的,让自己受损就是错的,绝不肯现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别人那样做的理由,总而言之:任何事都是别人的错,所以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东西都是他们焦虑的对象。

  同时,他们还有一个特点:高兴的事全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必须挂在嘴上。所以他们觉得活得累,焦虑变成理所当然的出气方式。

  无休止地埋怨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当人们习惯焦虑时,特别容易发现生活中许多负面东西,并不自觉地加以扩大,甚至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都能让他浮想联翩,进而感慨自己的艰难。这种心理使人拥有强烈的倾诉欲望,情绪就会越来越焦虑。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我们把很多事看得特别严重,愤世嫉俗,迁怒于社会的不公,老天的偏爱,甚至把它当做追逐幸福生活的障碍,失败的借口。但是如果静下心来想想,认真思考一下,你所焦虑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焦虑是人性中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无法完全断绝。但是我们应该做到在焦虑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个焦虑只是暂时的出气宣泄,可做心灵的麻醉剂,但绝不是心灵的解救秘方。

  生活需要用心料理和照顾,才能开出最绚丽多彩的花朵。生活多种多样,适合自己就行,不是给自己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住自己,要明白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凡事做到有自己的原则,用心对待生活,生活便会把你当做朋友。

  气度是一种风度,一种气质,一种修养。生活中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包容别人的短处,假使受了委屈,也不能负气一生。

  生活中没有永远不被理解的事,有时不是世界容不下你,而是因为个人的心胸和气量狭小容不下周围的事物,从而导致个人不能融入社会。与其在心中留着怨恨,不如把心胸放宽,让自己有更多的包容力来面对人生。(感觉这一章的鸡汤开始多了起来ጿ ኈ ቼ ዽ ጿ ኈ)【突然想到一句话:政治就是把朋友变得多多,敌人变得少少。生活其实就是政治】

  生气是人多天性,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是生气就像是用自己的脚去踢石头,最后疼的是自己。想让自己不生气其实不难,只需要在生气的时候,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给自己消气。(感觉难的是怎样想办法让自己消气(`∧´))

  生气的争执只是浪费时间,生气只会让焦虑升级。(控制自己,控制自己,控制自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在为人处世中不搞唯我独尊,对不同观点、行为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得理不让人,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强加给别人,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大小决定了痛苦的程度,所以当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应该把承受的容积放大一些。(1袋盐放一杯水里,水很咸;1袋盐放在湖泊里,水很甜。)

  人总是有这样的想法:越是没有的越是想得到,总是羡慕自己没有的东西。

  不用轻易羡慕别人的生活,当你深入了解以后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别人并没有你想象中过得那么好;

  不用轻易羡慕别人的生活,不要觉得自己跟别人之间有着千里之差,其实别人可能跟你一样,正在摸索起步;

  不用轻易羡慕别人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无非就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你要做的是,静下心来,看看自己,然后一步一步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不能光说不练,光想不做)

  “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是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做金钱的奴隶?这是两种不同的金钱观。

  人的一生中有3个取得金钱的正常途径:

  1、通过工作获取。(为别人工作只是暂时的,也许某天将会面临失业。)

  2、通过继承。

  3、用工作多年积攒下来的金钱进行明智的投资,在你不想或不能工作时让金钱为你工作。这个是最有力最有尊严的方法。

  赚钱不应该是生活的目标,如果永远都在担心下一刻没钱赚,那么生活将没有质量可言。

  人们挣扎于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人们虽然在学校学习多年,却没有学到任何关于金钱方面的知识。其结果是,人们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但从来不学着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相信“贪财乃万恶之源”,你将永远是金钱的奴隶;相信“贫困才是万恶之本”,那么你就有机会成为金钱的主人。

  亿万富翁与众不同的特征: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他们的法则是:控制一块资产,并增加它的价值。

  马太效应: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拥有的也要夺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人气就是财气,赢得人气便赢得财富。

  当感到手头“短缺”或“需要”什么时,你必须有这样一个思路:首先要想到给予,只有先“予”,你才会在将来“取”得回报,无论金钱、微笑、爱情还是友谊,都是这样。(但是人们常常会把“给予“这件事放最后,先得到,再付出,甚至有些人只想得到却不付出)

  “上帝不需要得到什么,可人类却需要付出什么。”

  “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要有一种道德:不要贪多。这样,你会更容易些。”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吃小亏占大便宜。”

  “今日种下的因,就是来日你获得的果。”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焦虑思维》读后感(第一、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