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方热土

李冬帮母亲运回最后一车柴禾,累的腿都迈不开了,但这还不能歇,要在今天把这些柴辟好码在柴房里,这样今年上半年爷爷奶奶就不愁没柴烧了。

图片来自网络

李冬在县城上高中这几年,他和陪读的母亲只有寒暑假才回到李家湾。这几年处在丘陵地区的李家湾变化不小,村子里外的土路全被硬化成了水泥路;村里的小沟小渠都被水泥板铺上,渠里流的水也干净多了;村里有专门的垃圾站,专人清扫收集垃圾。乡村在变化,回归更舒适。

每次回家李冬都能放下不少压力,生活空间大了就没那么多压抑。今年19岁的李冬,总是父母亲放心不下的独苗苗。李冬上高二后母亲没有随父亲一起到深圳去打工,来到县城专职陪读。每天在教室和出租房来回奔走,虽然李冬很用功学习,成绩也不错,但马上面临高考,以后选择大学的方向使李冬比较困惑。

李冬父辈三兄弟,大伯在县中教书,二伯在省城一国有企业搞技术,父亲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到深圳打工。可能是父亲在深圳呆的久了,他老想让儿子考财经类大学,毕业后再考研。这样以后可以到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做个白领,不会像他一样因学历低,永远在生产一线。父亲虽说在深圳待了十几年,但还是李家沟的人,如果在工厂里干不动了还是要回去的。


图片来自网络

李冬也想以后像大伯一样教书育人,但他个人认为自己没有大伯的耐心,哪像大伯的矜持,不声不响在一个学校干了近二十年。现在大伯已经是学校负责教务的副校长了,他建议李冬将来报考师范类院校,以后毕业回老家,依他在教育圈子的人脉,就业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李冬同样不喜欢省城这样的大城市,每次去省城二伯家都比较拘束,总感觉吃不饱,住不好。李冬去省城,唯一高兴的事,是和自己堂哥李磊在网吧昏天黑地打游戏,完了去逛书店,再美美的吃顿大餐。事后李磊总要挨二伯臭骂,说他带坏了弟弟,没法和李冬他爸交代。

李冬怎么也不会向堂哥学习的。堂哥李磊在省城一所二本院校学酒店管理,二伯母娘家就是省城本地人,给李磊安排个像样的工作绝对没为题,就连以后成家的婚房他姥爷都给备好了。李磊以后不说衣食无忧,起码进入社会比别人起步基础好一点。

不管你处在哪一个年龄阶段,都会专心做好每一件事,现实却让你在前行中去做一些抉择,自然行动就没了连续性。李冬本是该奋力冲刺高考的阶段,确要为自己的未来去思考,他不能像有的同学一样走一条父母为他们铺好的路,况且自己父母也就是打工的农民,自己父辈的建议又不是自己要走的路。


图片来自网络

李家沟这二十年里考上大学的都不见得有大伯、二伯幸运。小学同桌李雅的小叔上海985名校毕业留在上海,十年了,至今在上海连套房子也没有。小时候玩伴李强的大伯学医药的,在省城药企上班,现在一家三口生活过的还没有同在省城二伯家过的好,李强去他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母亲老是说自己心事太重,李冬并不反驳母亲。自己的童年父母常年出外打工,虽然爷爷奶奶陪在身边,不缺吃少穿,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办法和父母沟通,许多事情闷在心里有的还需要自己去解决。

李冬最欣慰的是别人用少年老成来形容自己,即使不按父辈设想的路走,就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吧,成长在乡村,更应该报答这片热土。

乡村已经离很多人越来越远了,这片曾经养育我们,给了我们欢快的乐土,已经慢慢失去了庄稼人的风采。我们整天碗里的不再是故土的粮食,却时常流思乡之泪;我们不远千里去赞赏别人故乡的山清水秀,却忘了小时候也生活在那样如画的风景里。

多少人总是梦里回乡,回乡的脚步却徘徊在城市。是人们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还是已回不了初始的故乡。

愿后继者能扎根一方热土,还原一段初始的情节,更为了我们的乡村。�

你可能感兴趣的:(扎根一方热土)